第386章 两位古代的战略大师(1/2)
齐年的这一番话让大家都沉默了。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这些里有一些
曾经有过创业的经历,曾经有些
有过运营的经历。他们
知最初的热
和最终的实施效果有时候是不可同
而语的。
开公司做生意,并不是用excel进行计算这么简单。否则的话,为什么强调运营那么重要呢?
在这一次管理员会议中,齐年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所有
能够从务实的角度来分析初创公司面临的主要问题,然后提出战略构想。
虽然大家在这次会议上提出的建议非常多,但齐年认为这些建议只是常规的战术建议,而并非战略建议。
他十分认同一位教授提出来的观点:“战略并不是一群在一起讨论出来的,而是几个
经过
思熟虑提出来让下面的
去贯彻执行的。”
这位教授举了张良和郭嘉的例子。
他说:“刘邦、曹帐下谋士如云。可是他们正是因为顶住了压力采用了张良和郭嘉的策略,所以一个平定天下,一个平定华北,打开一片江山。”
这位教授讲的两个例子齐年是非常熟悉的。
秦朝末年,刘邦和项羽争霸的时候,刘邦始终处于不利的竞争局面,陷泥潭而难以自拔。这个时候张良给刘邦出了一个主意,让他不仅放弃关中,也放弃中原。
这是一个令根本就无法接受的建议。
放弃关中意味着放弃政治上的优势,放弃中原意味着放弃军事上的优势。两个优势都放弃了,还有什么竞争的实力。
这是刘邦的所有谋士都不会给,也不敢给的建议。
但是张良提出了这个建议,而且刘邦竟然还采纳了。
张良是杰,能够把一名普通军官提为元帅、能够采纳一个明显十分疯狂的建议,说明刘邦也是一位
杰。
张良之所以提出这个建议,其背景是项羽刚刚平定天下,正是志得意满之时。但其实秦朝虽然灭亡了,但是局势还远远未能平定。
因为项羽上面还有一个象征的皇帝,项羽的下面还有一众因为分封不公平而心生怨言的贵族、军阀。
张良劝刘邦远走他乡无非是让他“危邦不,
邦不居”,在中原即将发生军阀混战的时候保存实力。
另一方面,项羽赶走了刘邦这个最大的竞争对手,才可以放心地腾出手来对付其它的势力。这样就令刘邦达到了坐山观虎斗的效果。
如果说张良的建议只是让刘邦把栈道烧掉,缩在西川盆地的话,那么他也绝对不是一个智谋超群的
杰。
他的妙之处就在于“暗渡陈仓”这个后手。等到时机成熟时突然从陈仓占据关中,迅速得到一片雄厚的资源。
当项羽还在他的衣锦之乡附近与军阀混战的时候,刘邦就快刀斩麻把整个西方纳
囊中。这个场景和当年周文王、周武王击败纣王统一中国的
形何其相似。
至于郭嘉,则是另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
那时的曹还只是混战的军阀中不那么起眼的一位。有幸的在于他先于其他军阀获得了一个宝贝——皇帝,从而可以以丞相的名义“挟天子以令诸侯”。
不过,毕竟曹兵力衰弱,而且还屡屡被张绣暗算。当他处心积虑地解决掉了刘备、吕布、袁术之后,才算有了喘息之机。
而就在曹四处混战的时候,当时最大的势力袁绍却在北方休生养息。
接下来该怎么办?是不是要学习刘邦明修暗道、暗渡陈仓?先让出中原,等敌打得差不多了再回来收拾残局?
有些谋士确实提出这样的建议,但大多数谋士的建议是让曹继续南下去解决刘表等军阀。把小军阀蚕食掉,自己发展壮大了,不就有了和最大的军阀袁绍对抗的实力了吗?
非常符合逻辑。
然而郭嘉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劝曹直接和袁绍对着
。曹
这位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智者听了郭嘉的建议是瞠目结舌,完全不明白这样以卵击石,是嫌自己死得不够快吗?
这个时候郭嘉抛出来一个震烁古今的十胜十败论。
这个论证袁绍必败、曹必胜的大十理由,不仅是说给曹
听的,也是说给所有谋士和将士们听的。因为,曹
听从了郭嘉的建议之后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激励士志。
如果说郭嘉只是怂恿曹壮着胆子去和袁绍单挑的话,那么他也绝对不是一个智谋超群的
杰。
郭嘉为曹设计了一整套取胜的策略,这其中还包括出征之前把
缩在一个小小城池、连士兵也没有几个的刘备赶跑。
刘备确实是东汉末年所有军阀中实力最弱的,从来都不被看好。然而,这么一只弱
,却被曹
和郭嘉视为
号大敌。为了防止北征的时候刘备在后面捣
,把他赶走是必然的一步棋。
之后曹几乎是原封不动地按照郭嘉设计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