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销路(1/2)

自那钱氏提出锁边问题后,江若暖便冥思苦想了许久,终于想出了一个反折边角的办法。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只要把容易抽丝的边角,反折一下,用线走一遍,将边角死死地所在布料里,就不会再出现抽丝的问题了。

也算是另一种形式的锁边吧!

虽然这样做,还需要重新多走一遍线,但无论如何,都是比手工缝制要快的。

能解决锁边的问题,钱氏也很高兴。

但她很快又想到了另一个问题,眉宇间拢上了淡淡的愁绪。

“用机子走的针线,与以往都不同。”钱氏看着小儿,语气担忧,“不知道这样的衣服或手帕子,大家会不会接受。”

如果不接受的话,那么,这段时间以来,江若暖的一切努力都算是白费了。

江若暖明白钱氏话中未尽的意思,她点了点,道:“接受新事物,是要一个过程的。”

这个问题,江若暖早就考虑过了,所以并不是很担心。

缝纫机及其做出来的衣服,能否被大众接受,是前世那个社会已经验证过的了。

只不过,新事物的出现,到大众完全接受并习惯,是要有一个过程的。

要不前世那些互联网,为什么总说什么培养用户习惯呢?

江若暖没有那些互联网巨财大气粗,烧钱在最短时间内让用户习惯。

她采取的方式,唯有低价策略与慢慢等。

所谓低价,当然是自动降低工钱,让布庄的老板娘的衣服价格低一些。

都是贪小便宜的,少一个铜板也是少,在他们心里:便宜不占王八蛋。

而且缝纫机缝出来的衣服,一样的美观牢固,不怕广大百姓们不接受。

再说江若暖他们降低工钱这件事。

自动降低工钱,似乎看起来很傻,每件都少挣钱了。

但缝纫机,相对手工缝制衣服,是一种高效率的机器。

即便单件赚得少了,可单位时间产出提高了啊。

所以,家手工缝制的,一天一套能挣七个铜板。

他们家一天包锁边,能做六七套,一套能挣六个铜板,一天也能挣四十个铜板。

这笔帐,任谁都会选择第二种。

不过说实话,多走一遍线对边角进行锁边,的确是费时间了。

江若暖打算,等弄第二台缝纫机的时候,弄个双针的,如此一来,走线的时候,顺便把边也锁了。

“可是……”钱氏依旧锁着没,“大家接受的过程中,程老板娘会愿意陪我们一起等吗?”

江若暖皱了皱眉,思索了片刻,她道:“我们无需她陪我们一起等。”

钱氏有些不解的看着儿。

“这样吧,我们自己出布料,自己缝制衣服,做几个样品,放在她那里售卖,如果大众真的接受了,那么我们再跟她说,后我们就只做缝纫机这种针法的衣服,她应该会愿意的。”

想了想,钱氏缓缓点:“也是,只要能挣钱,老板娘应该都能接受。”

“不过,我们把衣服放在她那里售卖,还要她帮我们推销,算是占家便宜……”江若暖迟疑着道。

“虽然我们跟她也算熟识了。”钱氏皱眉,“可我们的衣服放在那里卖,就是在挤占她的生意,她会愿意吗?”

江若暖也是在担心这点,思索了好一会子,才复又开

“跟她说清楚,我们想推广这种针法,后期我们还是从她那儿接活儿,且只提供此种走线……”江若暖斟酌道,“应该会同意的,如果她不愿意,我们可以换一家尝试……”

“只能这样了。”钱氏无奈摇了摇,道,“可惜不是我们自己家的铺子,否则到时候要怎么推销,要怎么定价,不都是一句话的事吗?”

可惜,她们前段时间买了三亩地,花了一百八十两。

这段时间又在建房子,两亩宅基地就是一百二十两,剩下的起房,购置新物件儿,加上自己打家具,估计也不下二百两。

如此一来,五百两就这么去了。

虽说建房子的钱,是小儿自己掏的,可钱氏手中也只有两百多两了。

如今两个孩子在读书,每年就是几十两的花费。

不算小儿手中的钱,两百两也不经花。

何况开铺子,不是件小事儿,需要的钱可不少。

万一赔本,手中的钱指不定都得被拖死进去。

“开铺子,前期投太大了,而且也不知道能否做得下去。”江若暖摇,“别看程氏布庄多年屹立不倒,可周边的一些小布店,来来回回的,可换了不少家。”

钱氏点了点,没再提这事儿。

前不久,母两也讨论过是否在镇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