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发丧礼仪(1/2)
农村的丧事礼节繁复复杂。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门上贴出了礼账单子,都是一毛两毛钱,连我们家都上了两毛钱的礼。
这时候物资匮乏,但是三老太爷是老杨家最后一个克字辈的老,势必要铺张一点儿发丧了,否则三队就要被
笑话了。
中午,所有亲属居然要回自己家吃饭!
不是应该发丧的管饭吗!
好吧,可能现在大家都挺穷的,所以不太一样吧。
这时候,发丧家主管了亲属和三个乐队的中饭,就连大、大上房等等都回家吃饭,只是最后主家会答谢两包点心、两盒烟、两瓶酒,运气好的
况下才有水果罐
。
下午,有两件大事儿。
第一件是粘魂。
粘魂儿是们的事儿。到了小庙儿,一
拿着一张黄钱纸,贴在坝坎儿上,风没吹掉的那张就是死者最眷顾的。然后,黄钱纸放到马车上。
粘魂回来就是丧乐队大显神通的时候了,而且这时候也不再限制于丧乐了。
什么评剧《卷席筒》选段啥的都有。
好吧,我只能听懂一个《花为媒》。
发丧的时候能唱《花为媒》,绝对的可以。但是,所有都觉得可以。因为三老太爷91岁高龄去世,寿终正寝,这是喜丧。
还有,数来宝,第一次听到。
听着节奏,感觉有点儿三句半的意思。
“昨天晚上做个梦,梦里有个老虎。
老虎,下大雪。
看见她二姐。
她二姐长得好……”
听大伙叫好,我是不觉得有啥好的,完全没意思,还不如唱段儿评剧呢。
呵,数来宝还有《西游记》选段。
“咕悠咕悠来到高家庄,高家庄有个高员外。
高员外有三个好姑娘。
都数大姑长得好看哇,一步三摇又两晃。
二姑娘长得也不赖啊,眼睛总是看房梁。
都数老三长得俏啊,老猪说要房……”
一个多小时的热闹结束,第二件是发行。
就是把各种东西拿到路烧掉。这时候可没有花圈,也没有九莲灯,只有牛车、钱褡子、摇钱树。
发行前还有个仪式——行礼行便,即答谢宾客。
一个纸糊……
这个东西该叫啥呢?
有点像某个鬼片儿里宁采臣背着的那个道具。
上面是老的一套旧衣服。
大儿拿着一大撮香,喊道:“咱们安静了,礼肯定各不相同,咱们就
乡随俗了。”
“我们村儿是上香一根儿,磕仨就可以了。”
“咱们这儿不兴三步九叩的大礼。”
“乡随俗,
乡随俗啊!”
这时候,大街上的雪早就冻伤冰了,倒也净平整。
灵位向西,所有亲属面向西,长幼有序的站成几纵队。
“跪!”
随着大儿的喊声,所有家
跪下。
大儿继续喊道:“刘家沟大姑爷王永成。”
一个年纪不比大爷爷小的接过一根香,先作揖,然后上了香。
“跪!”
“一叩首!”
“再叩首!”
“三叩首!”
王永成磕完三个,大
儿喊道:“谢!”
好,我们跟着磕三个以示还礼。
王永成起来要走的时候,大儿突然喊道:“大姑爷,等会儿。”
“你得替你前边那位行礼。”
意思简单,三老太爷的大闺前任让鬼子屠了,然后她改嫁给了王永成。但是,已故的那位也是家里的姑爷,不能到场,就要现任代礼了。
完成行礼行便,就要到村外路烧掉纸扎了。
结束发行的时候远方亲戚就可以脱下孝服了,甚至有些都可以回家了。
这时候就是下葬仪式了。
很少有小朋友敢像我一样看着最后的仪式,例如大哥、二喜儿、占忠,他们都觉得那大红的棺材很恐怖。
现在,老忙的还有一群苦力活的呢。
抬重,即抬棺。
三老太爷的寿材是早就准备好的,所以是透的木材,用了左右各四的八
抬。
这时候,要长子拿着招魂幡,那个玩意儿是在坟
儿的,也是让小朋友觉得恐惧的玩意儿之一。
还有,棺材上放着的那个叼着谷穗的公。
由大儿子媳把今天烧的纸灰抱起来,那是要拿到坟地的,说是过去的钱财啥的。
然后,由大儿指挥着一群二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