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上坟(1/2)

清明节一过,又是娃野菜的季节了。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虽然机器的活动面积大了,但是也不敢肆无忌惮的挖,尤其是县里最穷的几个村儿,还是要给家缓气的机会,野菜那也是能吃饱的东西。

今年,杨小三已经六岁了,父亲第一次带着他去扫墓。

建国后平过一次坟地,否则也不会不太确定老戴家坟地。这些祖坟地确实占了很大范围的耕地,在粮食亩产普遍偏低的时候,推平种地也还行吧。

本来这些老坟地都有墓碑的,但是都被五八年平坟运动搬走了,然后用来给小水库翻修了。

当然,这次月亮湾改造又全部搬过来做大堤基石了,其中就有老杨家老祖宗的墓碑。

上文说过,杨小三家的祖坟叫“鲤鱼地”,但是这一支一直在出鱼,还没有一个出息

嗯,硬要说,在润县当工的杨占全算一个的话,那么就出息了他一个。

至于另一支,家一直有出息,但是回村儿祭祖建设家乡的一个没有,就连出去投奔想要沾光的都白扯。家说了,这是“棋盘子地”的特点,讲的就是一个成王败寇。

本以为评分活动过后祖坟地应该全平了。其实不是的,太爷爷一辈的都还在,只是坟包比地里粪堆都小,估计也就不到十棵玉米的地方。

这时候,农村生儿子和闺的诧异就显现出来了。生闺,祭祀的纸钱多数都烧仔丁字路了,很少有过了祭之后还去坟地的,久而久之坟就消失了。

因为有儿子、孙子在,每一年都会有到坟地锄、添土,即便是土地变更了,也不会把有祭拜的坟推平了。但是,多年没祭拜的就不一定了。

往年都是爷爷带着大伯、父亲、大哥来,顺便说一句,这里闺不进坟地,所以姐姐们不参与过年过节和祭上坟的祭祀。

这时候祭祀还很传统,上午家里强烈要求杨小三蒸了还吃的窝,然后还带了点心、酒、黄纸、香。这边上坟不流行献花、点蜡烛、烧金元宝,摆上两盘点心、两盘大窝、倒上四杯酒,然后点燃四根香,最后才是烧打上了方孔铜钱的黄纸。

大哥、二喜儿、杨小三跟在大伯和父亲身后开始跟着磕

杨小三听着爷爷在絮絮叨叨的念叨,道:“爸、妈,我是老二,给你们上贡烧纸来了。”

“今年我把咱们家最有出息的小辈儿带来了。”

“你们泉下有知,可得好好保佑三儿,让他少病少灾,多福多寿。”

“现在,咱们家三儿可是村儿里大红,连书记都好看几眼。”

“我听说县里领导也是特别稀罕,咱们这哪,都得看他了吧。”

“你们在下边儿可得把咱们三儿看好喽……”

爷爷祷告结束,用火柴去点一杯酒盅里的酒,瞬间酒盅里的酒开始燃烧起来。

爷爷很高兴,道:“爸妈,你们听见了是吧。”

“那可就忒好了。”

“你们也同意了,对吧。”

杨小三心里吐槽。

那跟老太爷老太太听不听见,同不同意没有毛关系好吧,跟你上贡的酒度数高低有直接关系好吧。

但是,这边儿就信这个,酒杯里的酒能点燃,或者是隐隐的变红,那就是老祖宗们听见祷告了,也同意了祷告。

父亲和大伯也在旁边嘀嘀咕咕的祷告了,但是声音很小,近似于默念,所以杨小三没能听清。

大伯和父亲分别选择了一杯酒也用火柴去点,得到的觉果当然是满意的了。

爷爷喊道:“三儿,不过来。”

杨小三愣神了,这时候还有他的节目?他不是应该是全场打酱油的吗?前面可还有大哥存在呢。

愣神归愣神了,杨小三还是迅速反应过来,到了爷爷跟前,一副不知所措的不说话。

“跪下再给你老太爷和老太太磕仨。”爷爷和蔼的笑着摸杨小三的道。

“哦。”杨小三虽然装作啥也不懂,但是心里可是门儿清的很。

这要是在古代大宅大院时期,咱可以算是上位成功了,把长子长孙的大哥直接拍死在岸边上了。

我可以心里美美的不!

哪个,除了不疼不痒的心里美美的,也没啥格外奖励?

这个商城似乎不如系统牛叉呀!

爷爷继续道:“有啥想法你都心里默念,让你老太爷老太太保佑你。”

“哦。”杨小三规规矩矩的磕了

爷爷把火柴递给杨小三,道:“点点那盅酒,看看你老太太老太太听见了没有。”

这还用试?

一瓶酒里倒出来的,前三杯都可以点燃,这一杯肯定是必须的。

但是,这就是祭拜仪式,该做的就要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