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砸夯(1/2)
农村盖房挖完地基是要砸夯的,就是把挖开的地基夯实。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以前只知道上梁需要放炮,最好能选择下个小雨儿的天儿,来个雨浇梁,意思就是“钢浇铁铸,栋梁之才”。
这时候砸夯居然也是重要节目。
父亲请了主持盖房子的爷爷辈老指挥,点三柱香、摆上贡品祭祀土地公。
不是说好的反对封建迷信吗?
但是,就是祭祀了!
杨小三没见过这一套,觉得还挺新鲜。
主持祭祀的并没有写个什么什么的烧了祷告,只是倒了酒焚香,然后让母亲准备了些加了点糖和醋的水,就组织大伙活了。
祭祀的时候摆出了砸夯的工具,是一个圆柱形的碾辊子,两边用木杆子捆绑成“井”字。
砸夯是体力活,上的都是年轻的小伙子。他们不仅因为年轻,也是因为好奇,纯粹当成玩儿,还能混点心吃。
四个小伙子一抬着一个杠子
儿,等待着杨万宏爷爷的指挥。
老爷子先检查了砸夯辊子的各个杠子松紧,又对领的国忠大伯道:“国忠,你带着他们仨,千万别
点儿啊。”
杨国忠是三爷爷杨万林家的大伯,两世为的杨小三接触均不多。但是,印象中就是普通农民,并没有出彩之处,似乎一辈子都默默无闻。
国忠大伯应道:“大伯,你放心吧。”
缺少娱乐的时代,喊着号子砸夯都能成为娱乐节目,所以大孩子聚集了不少,母亲则大方的给个
和孩子发了一颗糖球,男
们则发了关厅烟卷。
此时似乎还没有吸烟有害健康的认识,但凡男成年就开始抽烟了,或者抽烟也是一种变相偷懒的法子?
就说生产队活,有
张罗抽一
烟,会抽烟的自然是响应了,然后开始卷烟卷抽烟。
就问你不会抽烟的咋办?
继续活?
软盒的关厅烟没有过滤嘴,或者这时候都没有过滤嘴吧。但是,几乎没把烟卷抽了,而是闻闻之后夹在了耳朵上。
开玩笑,盒装烟卷可是好烟,一年到捞不着几根,都舍不得马上抽了。
杨万田爷爷自然也舍不得抽,同样把烟卷夹在耳朵上,喊道:“准备好了,开始了。”
“老少爷们儿抬起来呀!”
砸夯的四个在国忠大伯的带领下应声抬起来,喊道:“嘿——呦——”
国忠大伯节奏掌握的很好,喊嘿的时候大家抬起来,喊呦的时候同时放下。
杨万田爷爷很满意,继续喊道:“老少爷们砸的好哇!”
夯辊子再次再“嘿呦”声中完成一次。
“老少爷们真有劲儿啊!”
“嘿——呦——”
“老少爷们加把劲儿呀!”
“嘿——呦——”
“大伙齐用力呀!”
“嘿——呦——”
“看脚下呀!”
“嘿——呦——”
杨小三觉得跟打鼓时候的鼓点有点儿像,领吆喝的杨万田爷爷声音洪亮,掌握着住节奏。
国忠大伯领的小伙子们有点儿像伴奏?还是合声?
他们的声音抑扬顿挫,并不局限于恒定的音调,忽高忽低、或浑厚、或尖锐,变化不是一般多。
没走完一圈儿,小伙子们适应了,但是额上已经冒汗了,立即有其他小伙子换
试,一个个积极
还挺高。
事实上,村里可是有差不多五年没有家修房子了。
刚解放的时候村里还有房顶的房子,但是随后各种运动,倒是让村里家家户户有了套房子。
不过,在此有必要说一下这个房子。可不是穷
就住
房子,或者富
就不住
房子。
村里解放前很多房顶都是石板。这也多亏了谷山庄石矿,那里有很厚一次薄石板层,又又脆,没啥价值,这才让老百姓弄的起石板屋顶。
直到二十一世纪,很多家的窝顶上还能看到绿色的大石板,但是特别大块的就没看见了。
那个房顶可不是普通的杂
,而是剥去叶子的芦苇杆,过一遍热桐油,在用过了桐油的麻绳一点点扎起来的。至于扎多厚和捆扎工艺就不知道了,就不得而知了。(没见过实物,听
和大姑说的)
为啥用这玩意儿?
因为不漏雨!
石板房顶容易漏雨,经常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
但是,也有一件痛苦的事儿。
怕过年!
只要一过年,就要准备梯子看着房顶。万一一个鞭炮过去,很有可能把房顶给点了。
砸夯的号子还有花样儿。
杨万田爷爷的号子纯粹中规中矩,到了三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