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终究还是一个人扛下了所有(2/3)
有西安侯和张敞在场时,杨恽甚至会与皇帝争吵,常常不欢而散。
除此之外,杨恽还在续写《太史公书》,他想以略显粗略的《大宛列传》为基础,作一篇《西域列传》将五十国都囊括进来,描述其地理和风土。同时还应任弘之请,写一篇《西征记》,将元霆元年西凉铁骑的数千里远征记录于简册之上。
平里,杨恽则亲自下田劳作,岁时伏腊,亨羊炰羔,斗酒自劳。他为秦声,妻为赵
,二
雅善鼓瑟,
婢歌者数
,酒后耳热,仰天拊缶,自得其乐,一副狂士行径。
而这一,他的朋友孙会宗匆匆来访,将一份手抄的简牍
给杨恽,杨恽读后,不由哑然失笑。
“这群齐学之儒,倒是将我与西安侯玩剩下的事学了去。”
虽然元霆时,上百名贤良文学和太学生叩阙被一锅端,通通流放西域,但并不能阻止新的儒生成批进长安,以齐鲁
士为主,虽然不再敢公然反对大将军之政,但私底下的评议少不了。
这些有知识、有文化,不怕风险,不怕高官,他们自认为代表了齐鲁、关东乃至天下
的利益,遂在长安激扬名声,互相题拂,自号“清流”。
桓宽等被视为不畏强御的殉道者,贤良文学们被冠以“元霆六十君子”之称,而这些“清流”
流的方式,恰恰是任弘和杨恽散播太史公书时用过的,在士
圈子里传递简牍文章,以达到一传十十传百,扩大舆论之效。
而今这篇,简直是清流炮轰执政者的檄文!
这文章中历数了孝昭以来的各种灾异,比如去年的旱灾和蝗灾。
“荒,旱也,其旱云不雨,变而赤,因而除。师出过时兹谓广,其旱生!”
按照灾异学说的理论,旱灾和蝗灾都与战争有关,还举了很多例子,诸如武帝元光六年夏,蝗。对应的正是五将军众三十万伏马邑,欲袭单于。而元鼎五年秋,又蝗。是岁,四将军征南越及西南夷,开十余郡。
元封六年秋,再蝗。先是,两将军征朝鲜,开三郡。
太初元年夏,蝗从东方蜚至敦煌;三年秋,复蝗。元年,贰师将军征大宛,天下奉其役连年。
反正就是战争必旱,开疆拓土肯定会遇上蝗灾呗,去年的旱蝗,显然和任弘在北庭与匈单于开战有关。
至于这次地震预示着什么,文章中就更是意有所指了。
“周时贤伯阳甫曰,阳伏而不能出,
迫而不能升,于是有地震。今关东实震,是阳失其所而填
也。”
“《易传》曰:臣事虽正,专必震,其震,于水则波,于木则摇,于屋则瓦落!”
末尾又言:“《春秋》纪二百四十二年灾异,以视万世之君。自元凤时开西域,用兵匈以来,
月失明,星辰逆行,山崩泉涌,地震石陨,夏霜冬雷,春凋秋荣,《春秋》所记灾异尽备!”
只差学着当初的贤良文学呐喊一句“霍光下台,大政奉还”了。
杨恽放下手中的文章,他甚至能猜出来这一篇是哪几个写的,毕竟自董仲舒后,《易》、《春秋》、《尚书·洪范》一起构成了“天
之道”的三大支柱,
阳灾异学家们师法各异,但殊途同归。
孙会宗有些担忧:“此文是在明指大将军专权导致灾异啊。”
“不错,这些齐鲁之儒,真是丝毫不吸取前辈教训,说不准秋后,西域都护府又要接受一大批儒生了。”杨恽摇
,大将军这两年对儒生们并未进行打压,但这明里暗里的讽喻若是被捅上去,恐怕反而会刺激了霍氏。
也能够理解,青州刺史部在这场地震中受害最,家乡遭灾,儒生们自然是义愤填膺,非得讨个说法。
但在孙会宗提出,杨恽当年与任弘曾反驳过灾异之说,如今是否要写文章批驳时,杨恽却打了个哈欠:
“急什么,且再看看!”
……
事与杨恽所料不差,这世上果然有
铁之
,地震消息传来的第四天,一个名为“严延年”的侍御史,在第三天时援引这篇文章,公然上疏弹劾大司马大将军,认为他应该为旱、蝗和关东的地震负责!
严延年固执不畏强权是出了名的,霍光刚废刘贺时,此就上疏弹劾过大将军,说他“擅废立主,无
臣礼,不道”,霍光也没处置此
,只让他坐了冷板凳。
今严延年再度开炮:“司马主天,司空主土,司徒主
。灾异重仍,
月无光,山崩河决,五星失行,是肱
之不良也,今司徒、司空已责,唯司马未咎。”
严延年也知道这次不同上回,奏疏递上去后恐怕会被当做“妖言惑众”处理,于是他前脚才递了奏疏,后脚就逃出了城,等御史大夫派上门拿
时,严延年已不见了踪影。
虽然廷尉下令从民间收缴散播谣言的文章简牍,逮捕那些积极宣扬此事的“清流”之士们,邸狱里关了几十。但舆
已起,连长安九市也在议论纷纷,觉得这些年来灾害过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