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季风再起(2/2)

南顿时声名鹊起,令周边小国无不胆战心惊。占来朝,哀牢潜伏,就连真腊、暹罗等国也派出使者,刻意好。

来此之前,他正在积极备战,准备以八万兵征讨西北强邻哀牢。一则报十年前他痛失侄之仇,二则便是要开疆扩土,完全解除自己开展大业的后顾之忧。

但在这最要紧的关,一个意外的消息却让他毫不犹豫地放下了军国大事,转而将备战重则给了太原将军黎寮,自己则从清化出海,避开明军的沿海卫所,悄然来到这千里之遥大明孤悬海外的琼州府。

细微的脚步声响起。一位身着褐色皮甲的青年拾阶而上,径直走到黎利身侧,恭敬地道:“灵帅着我回报父王,一个时辰我们可抵牛白山,然后驶向外海,绕过牛岭巡检司的巡查范围,便可转北上,夜之前我们当可驶抵万州外海,到时自有我们的接应,一应事务皆已备妥。”

此子年约三十,身材高瘦,步履间虎虎生风,自然而然地透出一只有长处军旅才有的威武气势。只是双眼细长,眼神邃莫测,给一种狠无的感觉。

中的灵帅,正是三年前就任安南水师总兵官的范文灵。

范文灵出身安南世家,早年便以于水战闻名。黎利在蓝山起事之时,他便慕名而投,几次关键的大战均立下不小的战功,成为黎利倚重的战将之一。

黎利微微地点了点,道:“明廷强势,又正值宝船出海,沿海诸卫的警戒自然放松。不过思齐你仍然不可大意,此次行动最紧要的便是不能引起明军察觉,让明廷主战之找到借,再起战端。”

这青年男子正是黎利的长子黎思齐。黎利起兵之时他年仅十六,却是异常了得,与明军的历次大战均是亲身参与,更战功赫赫,在安南朝野声望极高。

四年前黎利颁布平吴大诰之时便正式册封其为太子,成为无可动摇的王位继承

听到黎利的话,黎思齐眼中有些不以为然的神色,但却并不反驳,恭顺地道:“明廷接邻我国之兵,均在前几年大战中损耗殆尽,仅有广西总兵官山云麾下,尚有一战之力。琼州府兵备早驰,有心算无心,若叫明军察觉,孩儿这三年就完全白费了。”

三年前他被委以重任,带着一批秘探潜琼州,秘密搜集各种报并联络当地黎族,完成黎利对明廷“其一隅,不得安息”之策,以期为安南积聚实力赢得宝贵的时间。

他虽然并不完全赞同父亲的看法,但也着实卖力,三年下来,现在的他对琼州府这三州十县的况可以说了如指掌,比起琼州知府也不遑多让。

“如此最好。”黎利点赞许道,虽然他也听出中对明廷的轻视,但却也知其才能,倒也不忍多加责难。

事实上自支棱之战大败枊升的十万明军之后,安南上下对明廷无不生出轻视之心,就连一向以能忍自居的黎利自己,也忍不住想做出称帝之举。

满朝大臣之中,也只有阮廌保持了清醒,在大典前夕抬棺死谏,痛陈利害,才令其放弃了称帝的念。虽然没有称帝,但他却改元大顺,不愿像其他属国般袭用大明年号。

“父王,那真的有这么重要么?”黎思齐略有些迟疑地问道,“孩儿实在不明白,父王为何在将征哀牢之际,亲身来擒此。”

平定国内之后,在阮廌的建议下,黎利对内革除弊政,予民休养生息;对外则广布眼线,收集各种报,以为未来征伐四方未雨绸缪。

对于最强大的明廷,在表面卑躬屈膝之下,却分别派出长子黎思齐与二子黎麟暗中行动。前者秘密潜琼州,收集报、策动黎族叛;后者拉拢广西诸族,数年来不断起事,让明廷不得丝毫安宁。

在诸多需要收集的报中,有几项是仅黎利自己知道含义的,连作为太子的黎思齐也知之甚少。

黎利曾掷下严令,一旦发现此类报,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报到他那里,不得有任何擅自行动,一切需由他亲自决断。

黎思齐发现的,正是其中排在第二位的信息,且丝毫无差。但他却并没有料到,这个消息竟然会令黎利不顾一切地亲自赶来,故对此产生了极为浓烈的好奇之心。

在他的记忆里,黎利从来都是沉稳冷静,一切均以大局为重,像这种“不务正业”的况,从未在他身上出现过。

黎利下意识地将手伸向挂在背上的革囊,一向锐利的眼神变得有些迷离。

二十四年了。回想起那段青春热血的岁月,黎利已练得古井无波的心境竟然有些激起来。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