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谷中激战(2/2)
金表,大明最多只是斥责两句便了事。
只有双方一天没成为敌对,大明境内所有卫所军队均有保护他安全之责,是以他才立即让蓝山亲卫立此防御之阵,以期引得周围卫所注意,成为自己的援助。
鱼叉和虎爪却是不知内
,见对方竟然自称安南国王,当下均是惊讶不已。
安南之战先胜后败,堂堂天朝竟对一小国无可奈何,实为大明开国以来最大的耻辱。他们虽然生在偏僻的村落,但毕竟与安南一水相隔,自然听得不少关于这方面的传言。
郑克武显然也有些意外,这些年他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虽然也听过黎利之名,却哪想得到昔
贪生怕死的黎三郎,竟然就是屡胜大明的安南一代雄主。
“唉……”一声长长的叹息声中,郑和从林中施施而出。
黎利这一招很是高明。
他现在摆明了死守待援,不论卫所还是巡检司的
被他引来,在求自保之下,势必得阻止自己杀他。无论如何,自己也不能向大明将士痛下杀手。
为今之计,只有速战速绝,否则他这最后的心愿,便永无达成的机会了。
看着盾阵中那些士兵手中紧握的火统,郑和暗自皱眉不已,安南的火器,他岂能不认识。
明朝开国时,火器已是军中必备,但所得大多来自缴获,直至攻
大都后才真正有了自己制造的能力。但前元在
城之前,也带走了大批火器工匠,
城之后又死伤不少,一直到占领安南之前,明廷的火器
才都极为缺乏。
两宋时期火器已经盛行,特别是南宋末期,火器产量和质量不断提升,可惜先进的武器并不能主宰战争的胜负。
宋亡之际,沿海百姓纷纷出逃,大量的火器工匠也流散到了南洋与安南,而剩下的全被集中到了元大都。这些流散匠
在当时备受占城压力的安南受到了重视,在其大力支持下,安南的火器有了很大的发展。
胡季犛的长子胡元澄便是有名的火器大家,战败被押送京城后,备受永乐皇帝的赏识,不仅赦免了他,还封以官职,让其主管火器制造并培训这方面的
才。明朝的火器发展,胡元澄贡献极大,被明军奉为“火器之神”。
虽然没了“火器之神”,但黎利从起事时就对火器非常重视,倾尽全力的收拢那些失散在民间的火器匠
。经过数年发展,安南此刻的火器质量虽然已经落后于大明,但仍不容小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