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零章 兵锋所指(1/2)

回到通什峒,张淮谢绝符那浑遣请他驻翡翠山城的邀请,坚持要在被烧毁的城寨设下营帐,除了留下刘世安带领的黎兵协助伐木运石,还伸手要要钱要物资,一副大兴土木的架势。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王钦之的嫁祸之计没有奏效,可符那浑此刻已是焦烂额。

作为朝廷策封的土司,符那浑表面上拥有很大的自主权,管理民众、征收赋税,甚至合法地拥有一只五百的护卫力量。

从某种程度上说,他就是黎族聚居区的土皇帝,享有不容质疑的权力。

但实际上,朝廷对于各地土官,向来都是分而治之的原则,绝不容许其中一坐大。符那浑这土皇帝的权力,也同样被拆分得七零八落,分散在十余位峒主手中,然后再进一步细化,使得上百位峒主雨露均沾。

若是在以往,凭着他的威望和实力,确实有号令全族的权威。可随着冯轩明的下马威和其后一系列的事件发生,原本只敢隐忍的反对之声渐渐开始现出苗

之前他苦等刘世安的援兵不至,最先赶到的反而闻讯而来的各峒峒主,所以当刘世安姗姗来迟时,他竟没忍住当众将其臭骂了一顿。

其后,张淮的城寨遇袭,他却派不动一名峒主前去支援,只好让刘世安带着自己的嫡系黎兵前往。

现在张淮狮子大开,一下子就要让他准备五千的粮物资,还要出壮丁修建讨贼官兵营寨,如何不让他万分疼。

拿,他当然还是拿得出来。

可按惯例,遇上这种事都是各峒进行分摊,他这个族长说不定还能借着手中权力,分文不出还能赚上一笔。可现在大家摆明了在观望局势的进一步发展,即使连他最心腹的几名峒主也支支吾吾。

这张淮也是下得了手,居然要召集周边多个卫所和巡检司,聚集五千大军剿贼。王家那点,往多了算也不到一百,用得了这么大的排场么?

心里上上下下骂了个遍,符那浑却也无计可施,摊上这样的事,他要想毫发无损是不可能的了。眼看冯轩明这里被诸峒主保护得如铁桶一般,他倒再不用担心九黎行者会杀个回马枪了。

这边符那浑不甘不愿地筹集物资,另一边的张淮当然也没闲着。

毕竟事前早有准备,从中午起,先是昌化军又来了数百,接着又先后来了两波巡检司的步弓手,到落时分,城寨的临时军营里竟聚集起了近三千

这下子张淮的底气壮了,竟派向符那浑传令,准备连夜升帐议事。

本来像这种平之事,根本不到张淮这样级别的宦官主持,即使朝廷要派出宦官参与,大多只是监军,领军打仗还得需要当地的主政官员。

可他打的就是消息传递延迟时间差的主意。

大明在各地既设有世袭军籍的卫所,也有民兵形式的巡检,为的便是扫贼寇,保境安民。一旦发现贼寇的踪迹,当地的卫所和巡检司都可以自行组织剿杀。

但这只是针对贼寇弱小,当地武装力量占有绝对优势的况而言。

一旦贼寇势大,处置方法就完全不一样了。除非朝廷特别指定,一般况下不同卫所、巡检司之间是互不统属的,要想联合剿贼,就必须层层上报到兵部,再由兵部指定统兵之带着指定督府的军队进行征剿。

按这个程序走,半年内能顺利出兵都算是快的了,自然也绝不可能有张淮这些半点机会。

要抢到军功,一定得快,而且还得巧。

张淮早就想好其中关节。

上报当然是必须得上报的,不过时间却可以由他掌握,等琼州府得到消息的时候,一切估计已尘埃落定。

同时理由也得巧妙,否则单凭他能召集几个巡检司和卫所这一件事,就足够被参掉脑袋了。

幸好通什峒处于五县环绕之地,几个巡检司和卫所的管辖范围难免有接壤、重叠之处,如果是常巡逻遇敌,然后“恰好”遇上再联合剿贼,事急从权临时推举他为首,即使是御史们也找不到可参之由了。

五天之内,若事不能圆满结束的话,就不到他什么事了。

这也是张淮一边答应与符那浑演“双簧”,一边联络昌化军等朝廷武装做另一手准备的主要原因。

所以一觉得实力已经足够,他便再也等不下去。

虽然之前已经做过详细的推演,可事到临他仍然过界了。向当地土司征调物资甚至征召其武装,没有朝廷的授权是非常犯忌的。

符那浑本可对他毫不理会,但连番打击让他再没那么硬气,又不愿意送上门去受张淮的姬指气使,便派了刘世安代为出席。

不止是符那浑,志得意满之下,张淮甚至还派前来邀请冯轩明。

冯轩明在中午时总算醒了,可不要说他现在行动不便,就算身体无恙,凭他三品大员的身份,又怎么会听一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