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熙攘(2/3)

好的,只是万一礼部又派前来,追问这官塾私开之罪,会不会耽误唐先生师兄弟的前途?”

唐朝微笑着示意老镇长宽心,说道:“这点大可放心,我等师兄弟,皆是当地生员,哦,就是秀才,在礼部的仪制清吏司皆有登记造册,所以礼部不会太难为他们。”

老镇长松了气,喜不自胜,连声说道:“那就好,那就好。”

雍朝建国已有一百五十余年,本是元朝的一个附庸,备受欺凌。历代国君皆是忍辱负重,励图治,国力盛。有道是抚养群黎,已见国家隆治;滋生万物,方知天地泰。在历代君主的苦心经营之下,雍朝百姓安居乐业,国泰民安。于七十年前宣布不再受元朝控制,于是两国展开了长达二十二年的拉锯战。最终在上雍学宫的帮助下,以雍朝夺取元朝大片国土而告终,故历代雍朝国君皆对学宫行师礼。至此,雍朝确立了自己在鸿蒙大陆北境的强国地位,北伐戎族,修筑长城,迫使戎族退却七百余里;南征至南华大泽北境,与巫族签订合约,不起刀兵;东与吴国好,帮助其抵御元朝欺凌;

西与凉朝、樾国好通商,为接下来几十年雍朝恢复国力争取了时间。

时至今,雍朝已是百业俱兴,国力空前强盛。由于雍朝推行农商并重的国策,雍朝修建的驿道又是四通八达,使得经商之多如过江之鲫,一些朝廷权贵也暗地里掺和其中,故而商队往来极为繁多。就像今天,途径黄槐镇外的商队多达三十余支,大家都知道此地会有集市,故而早早来此等候。

说是集市,不过是相对宽阔平整的一处野地。来往商队在此拴好马匹,摆开货物,供附近乡民挑选。这些货物在外面可能都是寻常物件,但是到了这山野之地,都变成了紧俏货物,尤其是临近年关,生意更加火。一时间声鼎沸,到处都是讨价还价的声音。这乡民到底是嘴笨,不善言辞,哪比得那些商贩舌灿莲花,能说会道,总的来说,大都是商贩占了便宜,不过乡民也没吃多少亏,双方都很满意。

在众多商队中,有一支商队显得格外与众不同。这支商队穿锦衣,佩腰刀,一个个面无表,看着完全不像商,倒像是打家劫舍的土匪。商队中的马匹也都是难得的宝马良驹,惹来周围许多艳羡的目光。为首的是一个身高八尺,相貌雄毅的长须大汉,他身上并无佩带任何兵刃,只是负手而立,轻轻抚摸着一匹卷毛青總马的鬃毛,眼神柔和。这支商队并没有和乡民易的打算,只是沉默着四处观望。

一个身穿皮衣,戴毡帽的八字胡中年从这支商队里转出来,四处走动一番,发现都是些寻常物件,有些意兴阑珊,慢悠悠的踱回来,走到长须大汉身前,看着那匹青總马,由衷的赞叹了一声:“真是好马!”

长须大汉傲然一笑:“本来就是好马!”

八字胡中年嘿嘿笑了两声,问道:“梁校尉,这马可是侯爷那火龙驹的血脉之一?难怪如此神骏!”

梁校尉斜瞥了八字胡一眼,勾起嘴角:“你知道的倒挺多,没错,我这青云,确是那火龙驹的幼子。侯府一共有六名名从八品上的御侮校尉,唯有我一有此殊荣!梁某是无比荣幸啊!”

八字胡暗中撇了撇嘴角,似乎极为不屑。梁校尉转看着纷纷扰扰的群,皱眉问道:“周管事,这一趟,我们能有多少利润?”

周管事摸了摸自己的八字胡,在心里快速盘算了一阵,悄悄伸出右手,竖起拇指和食指,梁校尉扫了一眼,不由得连连叹气,低声说道:“八千两?真的是一次不如一次,徐英那小白脸上次可是足足挣了有一万三千两啊。”

周管事摊了摊手,说道:“谁让我们遇到了红楼的呢?樾国好多地方都没去成,否认至少能进账一万两。”

梁校尉脸色沉,愤愤不平道:“这朝廷也是胡来,为何那些贱民都能经商赚钱,为何我等不行?莫非我等赚钱的本事还比不得那些贱民不成?!”

周管事做了一个噤声的手势,说道:“梁校尉,多眼杂,还请慎言啊。”

梁校尉冷哼一声,满不在乎的说道:“怕什么?难道这红楼密探和军机处的还能混进这里不成,你们读书就是胆子小,若是到了战场上,非吓得滚尿流不成!”

周管事有些讪讪,说道:“我算哪门子读书,当年去学宫求学,因品行不端被逐,当时学宫一位教商贾之道的前辈见我有几分天赋,要我拜他门下,跟他学习经商之术,我当时鬼迷心窍,认为经商之术乃是轻贱卑下之道,嗤之以鼻,一心只想考取功名。下山后参加科考,屡战屡败,贫困潦倒,无奈之下,只好舍弃功名,选择经商。不曾想居然闯出了一番名,有幸被侯爷赏识,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柳柳成荫啊!”

梁校尉拍了拍周管事的肩膀,差点把他拍进雪地里,感慨道:“世事无常啊,如果不是这样,你我二或许这辈子都不会有,你也看开点,这经商怎么就是轻贱了,现在的天下,有钱的才是大爷,再说了,你们读书不是常说什么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