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李严之事,先回汉中(1/2)

“呵呵,请坐吧,严为二位倒上一杯清茶。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李严站在凉亭石案前看着眼前董允与郭攸之那比较严肃的神,然后继续说道:“是来奉丞相的命令,还是几位自己要来的?”

董允与郭攸之二来到李严两侧石案旁跪坐下来脸色沉重地回应道:

“是奉丞相之令。”

“………早该如此!呵呵。”李严提着茶壶来到二身边斟满清茶,一边倾倒茶水,一边对两颇为失意地说道。

看着李严如此状态,郭攸之不由得对他进行一番教育,明明知道自己做的是错事,那又为什么不知悔改还要一意孤行?

更何况,承认自己的罪责要比朝廷亲自派来查不是更好一些?诸葛亮本就没有杀他之心,只想与其和谐共处,可李严呢?

一切都听在耳中的李严这时打断郭攸之的劝说,而是对他提出了一个问题:

“如果你身为托孤重臣,而屡屡不被重用,反倒去做那些底下应该去做的事,你会怎么做?”

“………”这番话把郭攸之心中所有的话全都堵塞回去,正所谓未经他之苦,莫要劝其向善。

而董允却在另一侧没有任何话语,只是频繁举起石案上的杯子,想喝却又停了下来。

他能够理解李严的痛楚,自己身为先帝钦点托孤重臣,地位原本就同身为丞相的诸葛亮上下同一,而却被其误会成诸葛亮大权独揽于己身。

只不过现在说什么都已经为时已晚,诸葛亮在两天前就已经从历城出发向汉中而来,前线战事已经平息,大军正陆陆续续地返回各自岗位,差不多在明年一月初就能够全部班师。

看着董允一直没有说话,李严凄凉一笑,对于他来说,眼前的侍中的确正如诸葛亮在《出师表》里所说的“志虑忠纯”,他也做到自己身为朝中重臣所应该做的事

可是天不遂愿,苍天不助他李严也如董允一样能为大汉真正献一份力量,反倒给予了他更多的野心勃勃让其与诸葛亮当朝作对。

想想刘备当初的话“卿与丞相当互为手足,共辅太子谋成大业”,这让李严那悲凉的内心又增添了些许愧疚,或许只有死,才能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

…………

此时,诸葛亮正率领孟琰的部队向汉中进发,一路上他们尽抄小路,尽可能的以最快速度赶到汉中,李严的事已经不能再拖下去。

不仅如此,杨仪瞒报军的消息他也有所耳闻,对此他感到颇为生气,并且还训斥他在回致朝廷的战报中吹嘘捧高自己的事

驾——

“丞相,自末将投效大汉以来,从未见过您骑马啊。”孟琰转看向骑着战马的诸葛亮感到异常惊讶,他还以为诸葛亮不会骑马。

踏踏——

要知道诸葛亮每逢出征时皆身坐一辆四车,敌军一旦见到四车就瞬间想到诸葛亮本,从而知道他们对面的主将乃是诸葛亮。

之所以不骑战马,是因为诸葛亮想以四车这种独特的方式来振奋大军士气,让大军知道他们的主帅就坐在他们中间,并且也让敌军知道,身坐四车的敌将就是诸葛亮本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吸引住敌军注意力,而且更能提高大军士气来奋力杀敌,这也就是为什么诸葛亮不骑战马的原因。

“亮从征四方,骑马的时候要远远少于坐四车,并非是亮有腿疾,实是想让三军都知道亮就在他们中间。”诸葛亮骑着战马不断鞭策向前疾奔对一旁的孟琰回应道。

听到诸葛亮的解释,孟琰更对他的格魅力所吸引,他那眼睛所透露出的眼神瞬间由尊重变为崇敬。

“那我们为何要这么快返回汉中,莫不是骠骑将军的事?”孟琰忽然想起诸葛亮为什么要这么快返回汉中,难不成是李严的事突发变故?

却见其微微点,而后对他开嘱托一番,让他不要把这件事外传出去,李严身为先帝托孤重臣,现在却成了朝廷罪犯,这无论从哪一步考虑都代表着大汉的颜面,因此只能待这件事彻底处理完之后再做决定。

…………

后,诸葛亮率领孟琰与麾下骑兵星夜兼程赶到汉中,当这里的将士们看到诸葛亮骑着战马走在大路上瞬间感到惊讶无比,在他们所认知的丞相应该是身坐四车且手持羽扇飘飘欲仙的模样,今怎么会打常规骑上了战马?

“谁规定丞相不能骑马的?都别一个个跟个傻子似的,丞相此番先行回到汉中乃有重要事务处理,汉中所有兵力都要做好迎接大汉北伐军凯旋归来的准备!”抚军将军蒋琬站在城上打断左右私下议论的将士,并且命令他们迅速准备迎接凯旋大军事宜,绝对不能有任何差错。

听到蒋琬的命令,四周所有将士纷纷收起他们的话题向其抱拳回应道:

“我等遵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