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二章 工部三才(1/2)
不过图是柳安根据记忆描绘出来的,里面还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需要经过多方测试才能实现。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路,都是一步步摸索出来的,某位名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
多了,也就成了路。
没有钢之前,这些想法就只能存在设想中,很难实现,因为生铁制成的各种零件很容易损毁,可能用不几次就要更换。
总不能到了战场上在敌面前换零件吧。
而且还要考虑制作成本的问题。
但有了钢之后,一切都不一样了。
柳安将李桯易叫了进来,将图纸给他,让他去
给工部尚书吴淳夫。
一个想法要得以实现,必少不了技术的支持,而工部,恰恰有这个能力。
撞针这种东西,看起来十分密,实际上只要制作出大小合适的模具,将钢水倒进去冷却,就能够批量生产。
当然,效率上不可能跟后世那些军工大厂相比,但也能让满意。
吴淳夫收到柳安送来的图纸时,是一脸懵的,他听说了新式火炮的成功,本以为可以将新式火炮投
生产了,但却没想到柳安又有了新的想法。
再看手中图纸,上面的零件之多,让他皮发麻。
稳妥起见,吴淳夫先找到木匠,按照柳安的图纸造出了一樽完全用木制成的小型火炮,大小比例一模一样。
有了木制模型后,工部要做什么就一目了然了。
与此同时,林新也找到了宋应星,将自己对膛线的理解和应用托写在纸上,
给了他。
“你确定,这是柳先生的意思?”
宋应星狐疑地看了一眼林新。
他倒不是觉得林新有胆子假传柳安的话,而是他已经习惯了柳安亲力亲为。
像膛线这种东西,一般不都是柳先生提出来的吗?
怎么今天换了?
林新望着面前的这位上官,抿了抿嘴,“这确实是柳先生吩咐给我的任务没错.....”
其实在林新心中,对此也是有些怀疑的,柳安显然知道膛线,否则也不会问出自己知道膛线这种话了。
可即便如此,柳安依旧坚持让自己来制作膛线,这是为什么?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柳安想让自己领这份功劳。
当林新想通的时候,别提有多激动了。
将军在培养他啊!
一般可没有这种殊荣。
可他不知道的是,柳安想要栽培他不假,但归根结底的真正原因是柳安真的不想要功劳了。
柳安现在已经是居功至伟,当朝一品,受朱由校器重,他还要功劳做甚?
再多的功劳,对他来说只是累赘,功高盖主罢了。
好不夸张的说,如果柳安想,可以直接发明出蒸汽机,领军出征,然后大杀四方,立下汗马功劳。
但结果呢?
柳安知道那样等待自己和朱由校的结局是什么,所以他放弃了。
要知进退,懂时势,这样才能活得久。
言归正传,林新将膛线的运用方式给了宋应星后,宋应星也觉得是个可行的法子,于是又找到了军器局郎中,杨文才。
柳安让林新来找宋应星,是因为宋应星的涉猎范围广泛,他写出的天工开物可谓当世奇书,当然,现在还没有写出来。
但这也恰恰证明了宋应星是个奇,跟徐光启一样。
大明从不缺才,大明真正缺少的,是伯乐。
有能者若无晋升之路,与普通百姓有何区别?
而柳安要做的,便是给他们创造出真正的晋升之路。
寒门学府。
杨文才看到关于膛线的记载之后,眼睛立刻就亮了起来,他可不是只会造甲的憨憨,火器他也很感兴趣,经常跑到隔壁去观摩家是怎么制造的。
对于膛线,他有自己的一套看法。
“你父亲创造出的这个膛线,归根结底,就是要让弹丸旋转起来,通过旋转来增加弹丸的稳定,从而达到增加
程和
准度。”
“这个想法很不错,但如果咱们更改膛线的刻画方式呢?”
“譬如一条直线,这样的话可以有效减少弹丸出膛时的震动,使其出膛的瞬间就达到极速,在近距离接触时会起到奇效。”
“这也是个法子,不过柳先生说要将膛线运用到火炮上.....”林新一边思索一边说道。
“火炮?”杨文才和宋应星对视一眼:“火炮也能用膛线?”
炮弹什么重量?火铳使用的弹丸什么重量?
这两者天差地别,火铳里能用膛线,难道火炮也能用吗?
“如果火炮里用上膛线的话,难道不会使得炮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