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专访(2/3)
微笑,径直走向郑秋曼:“郑老师好。”
“肖老师,欢迎回家,”郑秋曼右手一张:“和观众朋友们打个招呼吧。”
一转,看着正前方亮着红灯的摄影机,肖一若招了招手:“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东安卫视的主持
肖一若,很高兴能和你们见面。”
访谈类节目,还是比较简单的。
两张沙发往舞台上一放,灯光一打,配上点简单的装饰,齐活。
摄影机也不是很多,一共就六台,主持和嘉宾各有一台专用,一台全景,剩下两台是补镜
。
正常况,不需要关注摄影机,和主持
互动就行。
“首先,先恭喜下肖老师,也许有些观众不知道,他在今年的金话筒比赛中,成功杀线上二十八强,创下了东安历史上最好成绩。”
肖一若跟着她在鼓掌,后期播出的时候肯定会加上欢呼和掌声。
郑秋曼的话也没毛病,当初她参加的时候止步于三十二强,是最好成绩,被淘汰的十六没有排位,肖一若如今直接是二十八
,真要算,确实高了几位。
对于东安一姐来说,这点胸怀还是有的。
“心怎么样?”郑秋曼笑着问道。
“现在平静不少了,我们组是拿了第一,最后一个宣布,今年的规则有些变化,七组淘汰四组。”肖一若表演出了心有余悸的感觉:“从第三名开始公布,然后第二,
家晋级了,在那欢呼庆祝,说真的挺不是滋味。”
“羡慕?”
“可以说嫉妒了。”肖一若笑了笑:“两个队伍晋级,剩下四个抢最后一个席位,心里真没底儿。”
“是不是还得假装开心,为他们祝贺。”郑秋曼调侃。
“还真有一些,我这个从小就有好胜心,既然一定要有
获胜,为什么不是我呢。”肖一若认真地说道。
郑秋曼认可这句话:“年轻,是该有竞争获胜的意识,之后呢,喊出你们名字的时候。”
“脑袋一片空白,浑身上下每个细胞都在跳舞,都在歌唱,都在开心快乐,就觉得,一切都值得了。”
“很独特的形容方式,作品相信许多观众也看了,叫《生》,是你的创意!”
这点肯定要说,本期节目说白了就是给肖一若造势,肯定要以他为主,没看郑秋曼对于那些个种子选手,连名字都不提一下。
那些是友台,也是敌台,不可能为你免费宣传。
“对,这次比赛其实挺让意外的,第一个环节不能说,大家可以关注金话筒后续的节目。”
抽签晋级算不上秘密,不过选手本身不允许主动宣传,毕竟节目还没播出,得注意。
“《生》确实是我的主意,评委们也说了,这次金话筒和往届有许多的不同,从来没出现过预选赛大规模组队的
况,增加了许多偶然
。
这个环节,强调团队合作,弱化了个。
吴天伟老师说过,再优秀的主持,也需要对团队去配合,没有辛苦工作的导演,编导,灯光,摄影,收音老师们的配合,独木难支。”
“喔喔喔!”现场响起了掌声,工作员都在为他鼓掌。
肖一若站起身回礼,然后对着镜一握拳:“好感度加10。”
哈哈哈哈,郑秋曼也被逗乐了。
“通过这次拍摄,我也了解了幕后工作员有多不容易,”肖一若继续刷着好感度:“比赛要求,节目从策划到最后的剪辑工作,都得选手们来负责。
以前嘛,会觉得不就是拿摄影机,多简单。
可真正尝试过,才知道其中的不易,观众朋友们可以试试,有的机器重达二三十斤,一背就是一天,许多时候,摄影师们还需要倒着走路,很吃力的。
光是选配乐,想字幕,都已经疼不已,更不用说其他。
只感叹,没有一样事是简单的,就算做完了,心里也是七上八下,充分体会到了心在嗓子眼的感觉。”
时隔一天,肖一若回忆起来,还是颇感激动。
“我清楚的记得,喊出我们队名字的时候,队员们一个个脸涨的通红。”
“是不是还有其他选手在场,不好意思庆祝。”郑秋曼真相了。
肖一若点:“没错,因为你晋级了,
家就得淘汰,总感觉有点不厚道。”
“嗯,我能体会,以前参加的时候也是这样。”郑秋曼叹气:“只是...我是那个被照顾的。”
台下的导演和编剧坐在台下,对于节目进度很是满意。
肖一若虽然是新手,但完全跟上了郑秋曼的节奏,访谈中没有出现卡壳况,所表述的内容也是观众想听到的,很实在。
估计,两三个小时就能搞定,这效率杠杠的。
比赛的内容录了一个多小时,导演这喊了cut,暂时休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