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不准再嘲讽舞弊案(1/2)

一语道天机。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瞬间,所有目光朝许砚看去。然而许砚坐在凳子上毫无反应,仿佛与之无关。

新平郡……

李太白……

难怪他之前舌战群雄时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信心,莫非早知道李太白来呢?

不!

莫非他就是李太白?

可谁也没看见他走到书桌前写诗……

此时此刻,每个脑海里都有好多个问号,每个问号都跟许砚相关。惊愕中,还是刘衡率先提出质疑:

“李太白又如何,别被他的名声唬住。传来传去不就那首《倾国倾城》吗?说不定他只是忽然间灵光一闪,其余时候什么水准,还很难讲。”

对!

刘衡此言在理。总之无论如何,先读完这首诗再说。

很快所有注意力转移,大家全都睁着眼,同时竖起耳朵仔细倾听。

“咳~”

老学究煞有介事地清清嗓子。这么多年以来,还是一回感觉到紧张。就像,年少时窦初开的模样。

哼哼~

老学究尚未开,吕延亮嘴角便浮起一抹轻笑。因为他晓得,马上新平郡学子将扬眉吐气,科举舞弊案的霾,将随着这首《望月》一扫而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老学究带着尊崇之心,摇晃脑吟诵。

单单第一句,便让在场所有屏住呼吸。

这句采用了疑问的语气,春天的花和秋天的月皆为间美景,可美景什么时候隐匿无踪呢?那些过去的往事如烟云消散,到现在又能记起多少呢?

强烈的代感,令浮想联翩。大家仿佛登上通天塔第九层,如梦如幻。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不堪回首月明中。”老学究声音颤抖念出了第二句。

诗里将通天塔描述为小楼,有着夸张的漫主义色彩。昨天夜里东风再次撩拨着通天塔,望向天上近在咫尺的明月,却愁绪万千想到离别的老朋友。

美哉妙哉!

所有像是喝醉酒,沉浸在伤感的氛围中。有几个经历了某些变故的学生,悄悄侧过脸,拿衣袖擦拭流淌的眼泪。

老学究激动了,治学五十年,今天能作为主持评判这首诗,实为三生有幸。他提高音量举起手中宣纸:“雕栏玉砌今犹在,只是朱颜改。”

——物是非!

那些心雕刻心修砌的建筑依然耸立在原处,可与建筑相关的那些美,早已换成其他的面孔。

沧桑~

竟然能用如此优雅的诗句来表现沧桑,不得不说,每个考生都已心悦诚服。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老学究浑身颤栗,用极快速度念出最后一句。

他实在太激动太兴奋,他迫不及待要与大家分享,分享这千古绝唱。

——画龙点睛!

最后一句升华全诗主题。如果说前边的铺垫将自然永恒与间沧桑形成鲜明的对比,那最后一句就将的感毫无保留倾泻而出。

就像诗中说的那样,究竟会有多少哀愁呢?原来就像那滚滚东流的江水,无边无尽奔涌不息。

完美!

只能用完美来形容李太白这首《望月》。就连自诩考生领袖,不服输的刘衡,现在也走到旁边垂下颅,不出声了。

毕竟,身为读书还是拥有基本的欣赏水平。他那首早就预备好的上乘之作,在李太白这首《望月》面前,被得体无完肤渣渣都不剩。

已经不用再选。

旁边早就急不可待的书童竟然放开胆,伸手去拿老学究举着的宣纸。老学究也没计较,迅速将宣纸递给他。书童旋即转过身体,笑着,奔向通天塔第九层。

李太白果然名不虚传!

然而这个震慑文坛的李太白竟为新平郡氏,在场已知来自新平郡的考生,唯有坐在凳子上不动声色的许砚。

他就是挥笔写下千古绝唱《望月》的李太白吗?

错!

他绝对没有挥笔,在场这么多双眼睛,不可能每个都看错。

许砚没动,仍然云淡风轻。他给吕延亮的诗,取自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原诗主要缅怀不再属于自己的江山与美,充满悲与忧伤。

感是相通的,经典文学从其他方面去解读也依然能够成为经典。

许砚起身,准备离开通天塔。

“喂!”突然刘衡高声叫住了许砚,“你,到底是不是李太白?”

许砚尚未回答,其他考生已经窸窸窣窣地议论。

“我猜他并非李太白。”

“对啊,明明就没见他上前写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