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袁绍袁术(1/2)
袁绍内部问题大致明白后,外部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袁绍和袁术这两位兄弟之间的问题。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在各路诸侯混战,又有合纵连横的时代,外问题,是影响着势力发展方向的
等大事。
都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三国时期袁绍和袁术这两大军阀,虽是兄弟,但却没有在联合起来在北方霸主的争夺战中携手并进,反而是互相攻伐,最后都被曹给收拾了。
许多认为,袁绍与袁术是兄弟不假,但并非亲兄弟,甚至都不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因为从关系上看袁绍之父左中郎将袁成是袁术之父袁逢的兄弟,所以袁绍与袁术便是堂兄弟的关系。
但事实上,袁成只是袁绍的继父,其生父乃是袁逢。当初袁成一直膝下无子,袁逢感念哥哥恐怕后无
送终,便讲袁绍过继到了袁成膝下,这才有了袁绍是袁成之子这么一说。这种
况在古代还是比较常见,远的不说,同样是在三国时代,司马家二代家主司马师也是膝下无子,弟弟司马昭便将儿子司马攸过继到了司马师名下,以延续香火。
所以,论起关系来呢,袁绍应该是袁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但是袁绍只是庶出而已,而袁术则是嫡子。
在古代,庶出和嫡出差别是很大,基本上只有嫡子能够继承家业,庶子只能是当个家臣。不过由于袁绍过继给了袁成,其地位还是稍稍要高那么一些,这也是其后能够代表袁家在长安城打拼的基础,否则凭他的庶子出身很难有着那么高的起点。
当然了,在袁家内部,袁绍肯定是不能与弟弟袁术相提并论的。在袁成死后,袁绍是以袁成之子的身份寄居在袁逢家。由于是寄篱下,袁绍的在家中的地位自然比不上袁术。而且庶子始终是庶子,袁术也瞧不起袁绍。
所以说有着血缘之亲的兄弟二之间的关系,远远比不上刘关张那样的结拜兄弟。
除了身份关系所导致的,童年不睦,袁氏兄弟二在争霸天下的路上也存在则矛盾。袁绍比袁术争气的多,他
仕很早,初为虎贲中郎将,汉灵帝设西园八校尉的时候,袁绍就是八校尉里的左军校尉。董卓擅自废立,袁绍愤而出走,组织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并在众诸侯盟誓大会上被推为盟主,对盟主之位志在必得的袁术非常不服气,想我汝南袁氏一门四世三公,天下谁
不知,凭什么让庶出的袁绍当盟主,要当也是我来当。
而后来袁绍夺了冀州之地,袁术便遣向袁绍索要兵马粮
,心道我才是袁家正统,你袁绍理应辅佐我,袁绍十分恼怒并拒绝了他,自此兄弟之间的嫌隙变更大了。
当然,二最大的分歧还是在一个政见上。当时袁术有感汉室衰微,心道自己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自己汝南袁氏,声名显赫,有资格来坐一坐这天下之主的位置,特别是孙坚为其寻到传国玉玺之后,袁术就做起了当皇帝的美梦,不能自拔。
而哥哥袁绍显然更加稳重,或者说是心存周公之志,想的是匡扶天下。所以他当时是想推举宗室子弟刘虞为帝,来一出奉天子令诸侯。为此他还专门找上弟弟袁术合作,心想好歹一家,此事若成,汝南袁氏必定再续辉煌,到时光宗耀祖,皆大欢喜。
袁术自然是不答应了,心道你这庶子,居然胳膊肘往外拐,放着这正牌家主不奉,去推举一个外。于是袁术便和袁绍死对
公孙瓒走到了一起,兄弟二
,就此分道扬镳,再往后便是兵戎相见了!
总结来说,“一山容不得二虎”,袁绍与袁术两都胸怀大志,本就很难联合一心,再加上两
之间摩擦不断,联合的可能
更是大大降低了。想来也是可惜,如果这两兄弟联合在一起,估计汉末
世会提前结束,至于三国时代可能也就不会存在了。
再说曹,原本当时曹
的处境可谓是惨不忍睹,袁绍雄霸冀州;袁术坐拥淮南,曹
的兖州被夹在中间。如果袁术袁绍联合,曹
基本就是砧板上的鱼
,只能任其宰割。
但由于袁术和袁绍闹掰,先后联合公孙瓒吕布等军阀,使得袁绍颇感威胁。于是便找上了在荆州和袁术有矛盾的刘表联合。此外他还和同样被挤兑的年轻时好友曹搞到了一起,二
结成了非正式同盟。果然袁绍和曹
才是真
,毕竟是当年一起抢
的
。
当然客观来讲,主要是因为曹地位实力皆在袁绍之下,其对袁绍的威胁并不比有称帝野心的袁术大,况且当时群雄割据,虽然曹
“挟天子以令诸侯”,但却并没有下“削藩令”,袁绍的实际利益也没有受到直接的威胁。
但反观袁术,坐拥南阳、汝南和江淮等地,兵多粮足,实力强大,况且袁氏威望极高,门生故吏与慕名而来的英雄好汉众多,可以说,袁术的实力远在曹之上,甚至可以与袁绍比肩。
所以从实力的对比来看,相比于曹,袁术是更大的威胁。在这一背景之下,袁绍如果联合袁术一同进攻曹
,最终只能是唇亡齿寒。让自己与实力较弱小的曹
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