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平衡之道(1/2)
白天,莫连山熟悉陈到的一身武艺。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晚上,莫连山重新修炼“道音十界”。
不管是陈到的武艺,还是莫连山自己的道音十界,都是多年修炼形成了条件反,只需要熟练就好。
于是,在修炼之余,莫连山经常思考三国各大势力魏蜀吴,以及现在的袁绍等的君王之道。
前几才理清魏蜀吴各自的内部矛盾,莫连山发现不管是曹
还是刘备还是孙权,他们都是帝王平衡术的高手,一手制衡之道,玩得炉火纯青,尤其是孙权,在这方面,比刘备甚至曹
都厉害!
帝王的平衡之道,不仅有对内的文武平衡,三省六部之间的平衡,也有对外势力外之上的平衡。
只要会玩平衡之术,都是能成就霸业的。
相反,若是不会平衡之术,高楼崩塌也就在眼前。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袁绍。
他若是会一手平衡之术,也不至于内部矛盾重重、互相拆台了!
三国里,专以帝王平衡术稳住势力的代表,首推孙权啊!
孙权的平衡之术,关键在保证曹刘之间的平衡,这是保证吴国发展的外策略。以及内部四大家族与领军武将之间的平衡,这是保证他自身权力的策略。
吴太祖孙权,字仲谋,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即200年,孙策遭刺杀身亡,孙权继而掌事,成为一方诸侯。
而到了建安十三年,孙权与刘备联合于赤壁打败曹军队,建立了孙刘联盟。到了建安二十四年,孙权派吕蒙袭取刘备的荆州成功,使其领土面积大大增加。
黄武元年,即222年,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封为吴王,建立吴国,孙权正式称帝。
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并继续剿抚山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他又多次派出海。黄龙二年,他派卫温到达夷州。
孙权晚年在继承问题上反复无常,引致群下党争,朝局不稳。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71岁,在位24年,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葬于蒋陵。是三国时代统治者中最长寿的。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宋代著名词辛弃疾登临京
北固亭时,曾写下这首《南乡子》,称颂昔年东吴的开国之君。一般
谈论起东汉末年及三国的英雄,往往按照“青梅煮酒”的思维定式只承认曹
、刘备,不大看得起孙权。其实若仔细分析当年三足鼎立形成时的战略筹划,那位孙仲谋玩弄起战略平衡术,着实比曹孟德、刘玄德略高一筹。
考察魏蜀吴三国的施政民生,东吴的统治最为黑暗虐,其士族豪强把持政权,士兵地位近似
隶,军中基本的刑罚就是砍
。吴国民间
动和兵变最为频繁,其国祚却反而最久,不能不令
称奇。孙权本
当政接近半个世纪,最大的长处便是善于利用矛盾。身处豪强并起的
世之中,能灵活机动善变权谋,并
于发展自身实力,正是自保图强之要诀。
自公元189年董卓进兵洛阳架空汉室,天下从此大。长沙太守孙坚乘机拉起一
私
武装,经过本
及其子孙策、孙权到长江下游经营十几年,形成了占地从长江直至南海边的割据政权。以建业(今南京)为统治中心的孙氏集团作为外来户,主要依靠江东士族支撑,为此允许其保持部曲家兵,像张昭、鲁肃、陆逊等都是豪强的代表。孙权对这些
一向优礼有加,靠着巧妙平衡各派力量并依托长江天险,才能平抚内
以割据江东一隅。
孙吴平抚内部矛盾练就的平衡术及灵活的权谋,也运用于对外的三国鼎立争雄之中。当时曹、刘两家的战略目标及其政策针锋相对,毫无妥协余地。曹魏必欲取汉刘天下而自代,刘备、诸葛亮集团则称“汉贼不两立”,双方只能你死我活拼到底。孙权集团却没有这种政治道义负担,能够随时改变政策以左右逢源。没有永久的敌,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久的利益,这在当年便是东吴对外政策的基本信条。
公元208年,曹率十几万大军南进占领荆州并直
江东,面对生存危机的孙权马上联合落难之中的刘备,以赤壁一战获胜形成南北对峙。为防曹军卷土重来,孙权同意将荆州“借”给刘备以作为东吴安全屏障,又不惜将妙龄的妹妹嫁给年已半百的那位远房“皇叔”。根据史实,这一政治联姻并非像小说《三国演义》那样是江东招亲,而是孙权送妹妹赴荆州并陪嫁了一支武装护卫队。据记载,刘备晚间会夫
,先要通过东吴男兵的外围护卫,再进
几十名
兵刀剑丛中的闺房,随时有遭受“斩首行动”的担心,经常战栗不已。若论古代君王
号“惧内”者,恐怕非刘备莫属。这种受制于东吴的婚姻只保持了两年,刘备西征四川和孙夫
东返,便意味着双方战略联盟告吹。
公元219年,刘备从四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