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十里秦淮(四合一)(求一波月票)(5/6)
得我儒家仁之奥妙,可为儒家大宗师!”
哈哈哈
听到儒家大宗师三个字,王诩狂笑不已。
“十六年前,本公灰溜溜的离开北京,今,本公光明正大的回到南京。说了这么多,不是为了证明本公比别
强,而是本公失去的东西一定要亲手拿回来!”
……
诏曰:朕惟治世以文,戡以武。而军帅戎将实朝廷之砥柱,国家之
城也。乃能文武兼全,出力报效讵可泯其绩而不嘉之以宠命乎……兹特授尔为太师,钦哉!
伴随着一道圣旨,镇海公就成了当朝太师!
太师,是皇帝的老师!
新鲜出炉的太师府内,文官们坐于左侧,武将勋贵们坐于右侧。至于朱慈烺这位太子,如今居住在年久失修的皇宫的之内。
虽然理论上讲皇宫肯定是要年年维修的,但理论和实际总有差别,所以如今的皇宫完全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而王诩也趁机罢了几十个官儿,虽然没杀他们,但一个个的也财了。
“陛下信任本公,任命本公为太师,让本公辅佐太子,治理天下,受命以来,本公思夜念,唯恐做得不好,辜负了陛下的信任。”
说着,王诩还掉了几滴眼泪。
“诸君,大明虽大,但我等却再无一步可退!北方东虏虎视眈眈,中原之地更是被李闯占据,张献忠也前去祸害四川,使得四川再也不能给朝廷提供一文钱的赋税!”
“事到如今,大明虽大,可是朝廷有收的地方,却已经不多了。北地从天启七年开始,便年年大旱,就没有哪一年是全部大丰收的。而去年和今年,更是全部大旱。即使是关中,也不例外。”
“虽然丞相已经敕封墨翟为秦国公,但是墨翟能拿出多少粮食支援丞相,还很难说。即使秦国公真的拿出了粮食,也不可能运到江南来救济江南的灾民。”
“川蜀之地,本是天府之国,可是却被流贼祸害,短时间内恢复不了正常。只有江南,只剩江南!为了更好更快的支援丞相,我等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筹集最多的物资!”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即使是不择手段,即使某些行政命令有所不妥,本公也顾不了那么多了!一切都是为了大明,在此期间,所有过错,本公愿一力担之!”
说到这里,王诩便仰天长啸,说道:“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虽然都知道王诩是个大权臣,虽然都知道,王诩的话不过是表演罢了,但王诩的这番话,还是让在场的官员们感到心一暖。
若是当年陛下也有这番担当,大明朝何至于此!何至于此啊!
“诸君,北地年年大旱,江南也年年发大水,去岁之时,连广州那么温暖的地方,也第一次下了雪!”
“如今我们这个朝廷所需要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赈灾!”
“丞相曾经说过,李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那数以千万计的灾民,当灾民们活不下去的时候,他们才不会管你们是何出身!”
“可是数前,本公初到南京之时,却看到了大量夜夜笙歌的文官、士子,如今那些文官都已经被摘了乌纱帽,士子也被剥夺功名,但这还不够!”
“诸君听令!”
“请太师示下!”
“从今起,为了更好的处理江南政务,将在太师府下面重建内阁,由内阁负责江南政务。”
内阁!
大明是两京制,北京是首都,南京也是首都!
所以,北京有一套完整的行政班子,南京也有一套!
北京有六部尚书,有镇守太监,有一大票勋贵,南京一样不缺。而且南京的有钱更多,南京的美
也更多。
但是,南京没有内阁!
而那些被朝廷发配到南京当官儿的,许多都是官场上的失败者,只有失败者才会来南京养老。
而绝大多数的南京文官高层,基本上都是在竞争内阁大学士这一关上失败的。也只有这种级别的政治斗争失败者,才可以从容的前往南京当六部尚书。
所以,内阁大学士是南京文官高层们永远的痛,也是他们永远的梦!
而此刻,王诩告诉他们,你们的梦想,可以实现了!
“常熟伯钱谦益,乃前礼部尚书,十六年前更是立下了特殊功劳,可阁。”
“户部主事马士英,可阁。”
“福王可阁!”
一个东林党领袖!
一个反东林的!
一个宗室!
“我不管尔等此前有何仇怨,但了阁之后,必须万事以国事为重!一旦耽误了朝廷的大政,即使陛下饶得了你们,本公也不会放过你们!”
“至于一切和战争有关的,全部予军机处处理。军机处大臣授予东阁大学士之位,暂时由魏国公、英国公、成国公兼任。”
“此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