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热闹(2/2)
“行!”
听了这话,小摊主带着小跑奔回了家里。
周国华等继续向前,郭长友则是笑道:“你说咱们回去的时候能不能看到烟花?”
“我估计这事不太可能,加起来快五千的货,她那摊上能有?对于她来说这门生意冒的风险可不小,咱们还没有掏押金”刘玉安笑道。
桑柏道:“你们这些真无聊,没事逗小贩
什么”。
“这话说的,做生意不冒风险做的什么生意,咱们可都是这么过来的”周国华笑道。
桑柏笑着摇了摇心道:有钱
的恶趣味,就喜欢把
使的团团转,偏偏还能让你开心的团团转,因为能赚到钱。
走了几米远,桑柏就看到了以前吃过的面条摊子,原来摊主两子今年依旧在路边支起了摊子。
“走,咱们吃碗面去”桑柏笑道。
“咦,这家摊子还在啊”郭长友也想起这位摊主了。
周国华和刘玉安两听了也不多话直接跟上了桑柏的步子。
“来四碗面,我的要大,加上一份小排一份大肠,外加一个荷包蛋”桑柏大声说道。
“好咧!您先找个地方坐下来,等会我给您端过去”摊主这边听了笑着说道。
当他看清了桑柏,又笑道:“您可好几年没有来过了”。
桑柏惊奇道:“您记得我?”
摊主笑道:“我当然记得您了!”
桑柏这边正惊叹于摊主的记忆力,哪里知道摊主这边对他的印象就是来自于柳树庄,几年前吃饭的时候桑柏的打扮还有身份让这摊主想忘也忘不掉啊。就像是一个捡到了一块金子,怕是过上十年他也能想起来那块金子大致长什么样。
桑柏这边说着往摊子后面摆桌子的地方看了看,发现每一张桌子都是满的,吃面的比他记忆中可多多了去了。
“生意很不错呀,对了,你怎么还摆摊子啊,不盘一家店?”桑柏问道。
摊主道:“年纪大了做不了店面了,也在县城盘了一家现在儿子正在做着呢,我们老孤俩(土话指夫妻)就在这儿,有集的时候出个摊子,没有集的时候就在家里玩”。
“你这子过的逍遥”刘玉安说道。
这会功夫周国华等也点了面,每
都加了几份料。
“这么大年纪了穿暖吃饱就行了,也没有多大要求“摊主说道。
“你还没有多大要求?这镇上除了鲁献国家的院子就数你家的院子最好了,里外两进的大院子,四周都是二层的”。
这时一位吃面的客笑道。
摊主这边傻笑了两声,算是默认了这位的说法。
这时候有一桌离开了,摊主抄起了抹布飞快的把碗筷收拾了一下,然后让桑柏四
坐下来。
等着把碗筷收好,又用净的布子抹了一下,这样原本桌子的水渍就不存在了。
面上的很快,什么的都是做好的,面条一下锅之后滚上几滚就好了,而且面条是手擀的,面
也挺讲究的,虽然比不上柳树庄出的高筋
但
家里面加了豆
之类的配料,吃起来
感也不错。
面上来了,桑柏喝了一汤,觉得味道还是老味道,重
味的老卤味道略微有点辣,是本地的
味。
抄起了筷子夹着面吸溜了一,面条爽滑,手擀的面条比机制的味道要好上不少,只是这时候做的
越来越少了,很多
都是用的面
铺子的机器制的,那样做出来的快价格还又低,手擀面复杂还费时,像是这个面摊子,是两个
擀面,一个是摊主的丈夫一个看样子也是亲戚,这些做小生意的都是这样。
“面条不错!老板,有没有蒜?”郭长友说道。
作为一个北方长大的,吃面不加蒜味道少一半嘛。
老板这边连忙又给找来了蒜,这边
吃面可不带蒜的,所以他自然也就没有问客
需不需要。
吸溜了一碗面之后,桑柏汇了账,几继续往前逛,没多久就见到了一个唱大戏的摊子,直接搭了一个台,上面装扮起来吚吚啊啊的唱着,下面有个
托个盘子在
群中穿来穿去的收钱。
有的给钱,有的
则是一看到收钱的
立刻转
就走了,还有些
离着老远的看白戏。
每一次收钱的绕一圈,台子面前的
群就薄一些,
占小便宜的
哪里都有,这事儿太正常了,老百姓善财难舍呀。
桑柏四自然无需如此,原本就是来赶热闹的如何能不凑上前去玩耍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