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国公府密议(1/2)

英国公带着赵兴等坐下,张之及刚刚接触椅子,英国公却叫起小胖子:“叫一队家丁到厅堂外看着,不要让靠近。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小胖子答应一声,就要安排。

赵兴知道要说的事大,关乎到朝堂天家的事,如此小心也是应该。于是悄声提议道:“上次,刺客能那么快就知道我们的位置,毫不拖泥带水,此事——”

英国公伸出了手,打住了赵兴的话,转而面色铁青的对小胖子道:“之及,叫你的十个兄弟起来,到大堂外面站着,不要让任何靠近。”

王大壮等十兄弟已经真正成为了小胖子的心腹,如此警戒安排倒也合理。

王大壮因为世子的恩遇,对张之及是忠心耿耿。世子没睡,当然大家都没睡,一叫就到。转眼间,十个穿着禁军把总盔甲的汉子,就占据了大厅四角,面目朝外,严肃戒备。

管家熄灭了其他地方火烛,独留东北角靠着死角的一出灯火,然后从后门出去,却不走远,背着手围着大厅四处走动,驱赶着想要靠近的

赵兴四处看看,这还真有点谋的味道,不由得让感觉一阵毛骨悚然。

不顾其他,英国公先喝了一碗热粥,然后对着桌子上的三个,还有坐在暗影里的儿轻声的道:“事不像咱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一个不简单,就足以说明事严重了。

看看赵兴低不语,只是把玩眼前空酒杯,英国公就直接询问:“你怎么看?”

没说赵兴期盼的宫内大佬们的意思,却突兀的问自己,赵兴坦然一笑,按照自己的思路道:“在下冒昧,在事开始的时候,就感觉事不简单。”

“说说。”英国公又端起一碗热粥,慢慢的喝,连眼睛都不抬一下。

赵兴看着国公表面的镇定,最终还是决定,因为自己和张之及小胖子的友,有必要和义务,将自己和郭广生推断的事提醒一下英国公,不要再让他落有心利用他与东林死磕的圈套,最终造成第一次皇太极侵京畿的时候,被东林死的场面出现。

整理了下思路,谨慎起来的赵兴慢慢的道:“当初,世子向在下透露了锦衣卫裁撤事。”

英国公一皱眉,随道:“不要在下在下的,这不是外面。”

赵兴立刻改:“小子当时凭借着经验和直觉,感觉裁撤东厂锦衣卫的事,不大靠谱。东林虽然欺皇上年轻,但皇上睿智(其实是不傻),跟着先帝也是历练过的,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所以,才对世子说了我的一些看法。”

赵兴说崇祯跟先帝历练,并不是空来风。

一本书《大明都督》里说的,天启厌倦皇位,一直就有让位给弟弟的想法,赵兴一直认为作者是经过考据,得出的很实在的结论。

天启和崇祯兄弟两个自幼失去母亲,跟着不幸运的老爹长在宫。打小就感受到了宫中黑暗险的尔虞我诈,以天启懦弱的格,是绝对对这种尔虞我诈感到恐惧的,所以才练就了一手木匠手艺,这不过是他排解恐惧和焦虑的一种手段,更是一种逃避。

但他被英国公等强硬的抬上了皇位,却没有感觉到皇上九五至尊的乐趣,却被咄咄的东林党当成了党争的工具,三大案,一直被翻来覆去的拿来做党争的借,怎么不让一个孩子厌恶?

正是这种背景,天启才扶植了魏忠贤,一来是厌倦朝政,找个替自己,二来,也是扶植一个势力,来抵消东林对自己的指手画脚的牵制架空。

而他每经筵不堕,但每次都要带上小弟崇祯,原则上,这是绝对不符合规矩的行事。

经筵,是当世大儒重臣,给皇上讲解帝王权术的,绝对不能让外学习的,更何况还是一个亲王?要知道,大明的臣子,尤其是东林,对于谋反叛逆,那是一直严防死守到了偏执的地步,怎么能让这样的事出现?

但天启却以罢经筵学习为要挟,最终,还是让自己的弟弟成了旁听生。

同时他坚决以各种借不让弟弟就番,也是大有意的。

既然受过了帝王权谋之术教育,在加上他不像天启那样柔弱,反倒是格刚烈,从不尊天启遗言留用魏忠贤而果断打倒他上看,崇祯是有一定自己主见的,不是甘心轻易被东林左右的。

对于赵兴的说法,英国公不置可否的继续吃饭,虽然依旧是味同嚼蜡,但他真的是饿了,还是吃的很多很快。

听到赵兴顿了下,英国公催促道:“说,说,继续说下去,老夫听着呢。”

赵兴就继续道:“既然世子将我的不妥之见告诉了国公,而国公又禀报了皇上,同时,皇上又难得的出宫访我,那就说明一件事,皇上对裁撤官员死对锦衣卫的事,是有犹豫,转而有了新想法的。所以才想听听我这局外的想法。”看看有些尴尬的英国公,赵兴小心的吹捧了下崇祯:“咱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