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开恩科不可告人的目的(1/2)

拯救这个大明帝国,拯救这个汉家天下,凭借一个是不行的,必须是千千万万一起努力才行。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郑国公想了下赵兴的提议,立刻拍手叫好:“开恩科好啊,这样就可以避开正式科举的弊端,紧急为皇上提供一批感恩而可用的才。”

郑国公这么说是因为,正式的科举有其一个已经相当完备的程序了,而对现在急需自己手的崇祯是最不适合的。

中国,是一个讲究资历的老政治,正式科举考试考中的,殿试一甲三名立即授职,但所谓授职却是,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其余二三甲进士再经“朝考“,综合前后考试成绩,择优选翰林院为庶吉士,俗称翰林,都是什么的?没事,去整理文件的文员。三年后才分发各部任主事(部员)也就是搞学习观摩,或分外地任县官。然后再一步步熬资历,没有个七老八十是进不了朝廷班子的。

这也就是说,崇祯元年开的那科,要想步朝庭的决策层大用,最起码是十几年后的事了,十几年后?朕的大明早就亡啦。

至于赵兴和张之及这种年轻就高位的异类,是因为他们看着是高位,但他们只是崇祯的亲军指挥,是打手,却不是决策者。现在需要的是站在朝堂的决策者。

而恩科就不同了,他是加恩特取,是可以由皇上立刻选拔任用的,也就是说,先不闲置他们,而是直接上岗。

崇祯皱眉:“可以开一个恩科了,大明官员缺额太多啦。”

崇祯说的是另一个角度的实话。大明每三年一科举选拔官员,但这里源源不断选拔出来的官,不够杀的。在大明当官,绝对是一件高危工种。

洪武胡案、蓝案、空印案、郭桓案,就株连了十四万官员及其家属,把大大小小的官员杀得一二净,弄得朝廷无官可用,老朱不得不直接从国子监提拔,曾经有一个国子监监生刚出校门,就做了布政使的先例。

到了朱棣的时候,南北案杀的更狠,等到了万历时候,东林用三大案打击异党,什么山东党,北方党,浙党楚党,通通倒,也出现过上朝之后,往那一站,六部仅有一个尚书的局面。

接下来阉党上位大开杀戒,阉党倒台东林再起,逆案一下打倒三百多。而崇祯后期心理变态了,所有的官员上朝前,都要让家给自己准备好后世棺材才行。

而估计这次建寇京畿,还得狠杀一批,那官就更缺了。从国子监直接提拔,或者不定时找个名开恩科,就是这种应急办法。

“那就定在今年秋天,不管建退不退兵,都开恩科。建不退,我们可以以此鼓舞士气,建退兵,可以大胜之名。”崇祯急切的定下。

赵兴摇:“这个理由不好,这会让士子们期盼下次建寇的。”

赵兴别有用心又道:“这次开恩科,只从北方取,不带南方玩。借就是安抚战中的北方文士子。只要文士子不,流民寇也就不足为惧了。”

赵兴说的才是根本。历朝历代农民起义都是不会成功的。不要跟我说汉高主刘邦,他要是没有张良陈平,他也狗不是。不要跟我说朱元璋,他要是没有徐达李善长,他也玩不转。李自成要是没有李过宋献策,他连北京长什么样也都会不知道。只要文不参与造反,天下只能而绝对不会亡。

然后继续推行自己的别有用心:“这次,请皇上亲自当主考官,选拔属于自己真正的门生,选拔真正对皇上,对朝廷有用感恩的才。”

皇上亲当主考,这是天荒的事。在科举中,最注重的就是主考是谁,一旦当了主考之后,就被所有参加科考的考生奉为师尊。而文最重师生之,一旦结下师生之缘,这一生一世,就再也分割不开,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将该死,一个黄埔挂名校长,就稳定了他在整个中国官场里不可撼动的地位。

崇祯愣了一下,然后欢喜的拍手:“朕就做了这主考啦,就收一批真正的学生为我所用。嗯,到时候,赵卿你就当副主考,咱们君臣一块上,为国选一批真正的才。”

从此,这种时不时找借开的恩科特科,背后所有的称为赵选官,成为赵兴一党,真正忠君国者。

赵兴谢恩之后,的笑,笑的渗:“掺沙子,选拔北方的学子,能,往风雨不透东林党里掺沙子,在官员行列,掺进皇上真正的门生弟子的沙子。”

齐国公一拍手:“这个办法太好了。现在一党独大的东林党,都是南方,南方格儒弱,在大明虎狼环视的时候,是不适合的。只有选拔出骨子里就刚强的北方朝堂,才能一改大明之风。”

赵兴接道:“只有引进北方官员,才能对抗东林,他们天生就是冤家。一个槽必须拴上两叫驴,一个家里不能只养一只狗,否则就会出现咬主的现象。”

郑国公帮腔:“这个比喻虽然粗鄙,但却再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