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太抢手(1/2)
窑厂顺利开工之后,工
们
劲十足,制坯场地上热热闹闹却井然有序。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因为制坯是按量计酬的,这极大的提高了工
们的积极
。
本来制坯盒子都是两仓的,后来有些力气大的,自己购买了三仓的,一下子就提高了三分之一的产量。
原来正常一天生产两千块砖坯的,现在可以生产三千块了。
到了九月初,第一窑装坯点火成功。
点火开始,李国强就住在了窑厂,寸步不离。
第一窑,结果会怎么样呢?
千万不能有什么闪失,一窑近十万砖坯呢。
王建顺更紧张,作为窑厂第一任厂长,这是李国强对自己的信任,不但要开个好
,就是以后也决不能出现问题。
从开工到现在,王建顺吃住都在窑厂,没有离开过一步,紧盯生产环节,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虽然已经进
了初秋,但天气依然很热。
看到不少工
顶着烈
加班加点的
,怕他们中暑,李国强吩咐王建顺,让他让厨房师傅每天熬上两大锅的绿豆汤,送到制坯现场。
要是有走村串户卖冰棍的过来,最起码上下午都给工
们各买一支豆沙的冰棍。
那卖冰棍的看他们每天都买,
脆别的地方也不跑了,每天只管待在窑厂,毕竟这儿有百十号
呢,每天能卖上个两三百支,比他原来跑这跑那的生意都好。
看着窑厂的红火景象,李国强既高兴又遗憾。
高兴的是,窑厂的投产马上就见效了。
遗憾的是,因为缺乏资金,今年计划建个大型米厂的计划泡汤了。
到了九月十号,是窑厂开窑的好
子。
这一天刚好也是第四个教师节,钱玄心里感慨,自己已经从教师身份转变为自由
了。
不过,他一点儿也不后悔,跟着李国强
,带劲,有挑战。过去那种刻板的生活,他是再也回不去了。
乡里很重视窑厂开的第一窑,左安林去县里开会了,他特意委托乡长童
国带领几个乡
部过来参加开窑仪式。
本来李国强心里就有些紧张,生怕出现什么意外,现在乡里几个
部在场,更加忐忑不安起来。
他看了看窑厂大师傅,“刘师傅,应该没有问题吧?”
“我
这行都二十多年了,掌窑也有八九年光景了,正常是没有问题的,不过,作为我们师傅来说,不等窑门打开那一刻,谁都不敢做百分之百的保证。”
师傅这话说得滴水不漏,可退可进。可李国强听了,心里却更加不踏实了。
现在才早上九点多钟,地面上已经热气直冒了。
乡里几个
部在那儿有点站不住脚,太热了。
可童富贵在,他们又不敢随便
走,只好咬牙坚持着,有
不停的用手帕擦额
上的汗。
好在不一会儿厨房就送来了绿豆汤,每
都喝了一大碗,舒服多了。
乡
部们心想,这窑厂工
苦是苦点,可这儿待遇倒是真不错,一会儿喝绿豆汤,一会儿吃豆沙冰棍,而且工资比他们还高。
想是这么想,要是真让他们来窑厂
,他们也是
不下来的。
十点钟开窑,大师傅明显也有些紧张,站在窑门
局促不安的,手脚都无处可放似的。
这大师傅是重金挖过来的,钱玄跑了多次,跟他谈了很久,才把他拿下。
这边工资确实很高,但他也觉得肩上担子很重,每一窑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李国强站在高处,看了看手表,十点整,大声喊道:“开窑——”
大师傅一挥手,窑门那儿几个工
手持铁钎,马上向前,一起开窑。
随着封窑打开,里面红艳艳的砖块呈现在大家面前。
大师傅心里的石块终于落了地,大喊:“成了。”
后面一大群
马上也兴奋的跟着喊起来,“成了——”
李国强快步过来,“童乡长,成了。”
童
国上前握住他的手,“好啊,成了,第一窑就取得了成功,祝贺你啊!”
“谢谢,这下总算放心了。”
“童乡长,讲几句吧。”
“好,今儿高兴,就讲两句。”
李国强再次回到高处,向高兴的
群压了一下手,“今天是我们窑厂高兴的
子,乡里领导也来了,我们热烈欢迎童乡长致辞。”
童
国也站到了高处,“同志们,今天我们乡窑厂第一窑顺利开窑,可喜可贺,首先,我向李国强董事长表示祝贺。”
“我们乡历来以农业为主,经济欠发达,在全县总是拖后腿。窑厂现在是我们乡最大的企业,既解决了百十号村民的就业,也提振全乡经济发展。”
“李国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