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深谈(2/3)
自然村,现在有天然场大约七万五千亩,我打算明年和乡里甚至是县里报备一下,先拿出三千到五千亩的
场试种燕麦
。”
“燕麦?西海444号?”
“呦,您也懂这个啊?”
秦越笑着白楞了刘墨昂一眼,“我当年好歹也在黑水过三年,我怎么会不知道这个?西海444号燕麦
目前是最适合高原
工种
的
种,当年我在黑水工作的时候,那边很多
工
场都种的这种牧
。不过这种牧
需要大量施肥的。”
“我知道,其实我打算是用植保无机来施肥。”
刘墨昂这么一说,秦越就再次点。
现在植保无机在平原地区已经开始大规模推广,国家也有相关的扶持政策和补贴政策。比如说在有政策扶持和补贴的省份,用植保无
机施肥和撒农药,植保无
机拥有者可以享受每亩七块钱的补贴,买植保无
机则可以享受最高三万元/架的财政补助。
相比于有驾驶飞机,植保无
机显然要更具有优势。虽然植保无
机一天最多能够施肥或者撒药才二百亩左右,远远无法和有
驾驶飞机相比,但植保无
机不需要起降场地,不需要向民航部门等相关部门申请,而且没有燃油费用……
总的来讲,植保无机是一个发展的趋势。
“我打算明年先购买四到五架植保无机,这样即便是五千亩
场,施一遍肥也不过才四五天的时间。至于收割,可以购买相应的农业机械。”
“你这个想法可行。只不过先期投比较大。”
“还行吧,我的经济条件还能支持的住。不过一旦牧收割后,产生的效益就很可观了。”
秦越再次点了点,这方面的事
他不仅懂,甚至还能称得上是
通。
像西海444号燕麦,在山南那边水热条件比较好的区域,一公顷的鲜
产量能达到三十吨,也就是亩产两吨鲜
。即便是放在俄八措和黑水这边,因为气候条件的影响产量会低一些,但也基本上能够保证亩产一吨鲜
的量。
这个数字几乎是目前天然场的五倍甚至是十倍。
也就是说,在这边差不多九公顷的天然场才能养活一
牦牛,但
工
场仅仅需要一两公顷就能养活一
牦牛。
像刘墨昂现在继承的这片天然场有四千来亩的面积,以往只能养活三十
牦牛。但如果换成
工
场,最起码能够养活一百五十
牦牛甚至还要多。
这可是一个很不得了的数字。
俄八措七万五千亩场如果全都换成
工
场的话,最起码能养活两千八百
牦牛!
这个数字还是最低的估测。如果好一些的话,养活三千五甚至是四千牦牛都不在话下。
这个数字顶的上俄八措附近五六个自然村的牦牛总存栏量了。
这里毕竟是俄八措,不是当曲卡县附近。这里的海拔要比当曲卡县高出四百米!
整个当曲卡县的可用场面积有一千万亩左右,可一年的鲜
可用数量也不过才六十三万吨。也就是说一亩天然
场一年才能产不到七十公斤的鲜
!
现在当曲卡县全县的牦牛存栏量大约二十八万,出栏量不到六万
。可那大都是在当曲卡北边的海拔较低区域,而且这个数字已经远远超过了科学的
原载畜量!
在俄八措这种海拔四千六的区域,养殖牦牛远不如当曲卡县城那边那么容易。
如果在这边能够让牦牛的存栏量翻倍的话,那绝对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绩。
而且如果俄八措这边真的能够实施大面积工种
,那么也可以为其他地区提供一些先进的经验。
要知道现在整个当曲卡县的工
场面积也不过才两千公顷折合三万亩而已!
最关键的是,如果在高海拔地区能够实现大规模工种
的话,对于遏制天然
场退化,减轻
原载畜量方面有着极好的示范作用。
身为高级部,秦越自然明白如果自己这个便宜外甥真的能把他设想中的计划实施起来,那么对于带动藏北这边的农牧业发展将会起到一个多么大的带动作用。
“可惜啊,明年即将调到别的地市。如果要是还能在光城的话,倒是可以以这里作为一个契机,大力发展新型农商合作的模式。”秦越心中暗想。
“小昂啊,这件事你就放手去做吧,如果遇到什么阻力的话,尽管和我提。或许明年我不在光城了,但去了其他地市依然可以帮助你的。”
“舅舅,有您这句话在,我可就放心喽。”
刘墨昂想的肯定没有秦越那么远,对于他来讲,只要成本核算合适的话,那么大规模种植
场还是可以做的。
减少原载畜量、防止天然
场退化、提升牦牛存栏量什么的对老刘来讲还太过于遥远,他之所以想大规模
工种
,其实最原始的想法就是看看明年能不能帮助俄八措的牧民减少雪灾的影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