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妥协(1/2)

弘农王府。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眼见刘辩眼中带泪讲出这一番话,都开始劝了起来。

太傅马磾心中想到先帝好不容易出了两个仁德的儿子,如今一个在长安受贼胁迫,一个被长安,涉险地。

如今五道诏书接踵而来,天子规格的马车就在府外,若刘辩不愿前往,那便又要安一个谋逆的罪名。

谁又能想到,贵为弘农王,生活却如此艰难。

磾心中思忖了一番,起身跪在刘辩身前,言道:“王上既为老臣送诏京,若王上有命之虞,老臣便一撞死在相国府外,与王上同去。”

刘辩见马磾下跪,有心去将其扶起,却因为“伤势”不能行动,只能在一旁着急。

皇甫嵩、荀攸、华歆、蔡邕几个赶紧奉刘辩之命,将马磾扶起,马磾站起之后,已然老泪纵横。

皆有一些感伤。

“唉……”刘辩叹了一气,握住了马磾的手,安慰这位老臣。

恐怕他若是不去长安,马磾也要被董卓杀了。

至少董卓是这样威胁的。

尔后,他看向蔡邕,言道:“蔡将军,汝可回长安,言寡重伤,需率弘农一军护寡进长安,且驻扎于洛阳外长门亭,护卫京畿。若无一军相随,寡不敢进长安矣。”

他知道蔡邕受董卓信任,便让其转告董卓自己最后的要求。

这也是他与荀攸两商议的结果。

他董卓不也是率军到长安吗?

他又有什么理由不让带兵?

荀攸早知进京一事,避不可避,若董卓不答应这一点,刘辩也只能留在弘农,背上这个谋逆之名,与董卓麾下的西凉军继续战斗。

蔡邕思忖了一番,言道:“王上此举虽然有些不妥,但确为良策。臣这就回长安,与相国商量。”

尔后,蔡邕便辞了众,率一队回了长安,向董卓禀报刘辩的这一要求。

而马磾则留在弘农,又与卢植相见,两同朝为官多年,又同随马融学习,是为旧识。

相见,老泪纵横。

半晌,马磾瞧着卢植的一众门生,言道:“某真想有朝一,也能像这般讲学,不问政事。”

卢植却道:“如今朝中佞祸,还需太傅大主持局面,怎可轻易身退。”

磾叹了一气,知道卢植话中一半是玩笑。如今朝中百官皆以王允为首,他这个太傅只是一个摆设。

不一会,一个翩翩青年走过来,拜见马磾,他定睛一看,此与杨彪年轻时有些相像,想到杨彪有一子,名叫杨修,年少聪慧。

磾一问之下,果然是故之子,他又见杨修颇有其父年轻时的风范,文才非凡,心中欢喜,冲去了一些霾。

只是这杨修为不甚沉稳,喜卖弄,令马磾心中隐隐对他有些担心。

若是因此轻慢了权贵,恐怕会有一番磨难。

一连三,马磾每早晨去拜访刘辩,其余的时间都在卢植的学舍中度过,偶尔也给这些青年学士讲一些见解。

子过得倒也悠闲。

这可能是马磾为官以来,最为轻松的一段子。

另一边,弘农国的一众大臣也开始提前准备长安的事宜。

董卓不答应刘辩的条件最好,若答应了,众早些做准备是好的。

王府中,唐姬躺在刘辩怀里,没有言语。她经过刘辩的解释,知道了现在的况,这一趟长安之行,恐怕不能避免,若刘辩不去,便要成为罪臣,名义上与刘协为敌。

至少表面上如此。

半晌,唐姬抬起,瞧着刘辩的眼睛,认真地言道:“王上,这一次去长安,妾身也想一起去。否则……否则……妾身怕再也见不到王上了。”

言毕,唐姬趴在刘辩怀中,抽泣了起来,似乎心中鼓足了勇气,才将这一番话说出。

刘辩知道唐姬心意,心中感动,冲着唐姬地唇吻了下去。

门外,原本准备来寻唐姬的貂蝉从门外经过,匆忙回了自己的屋内。

第四,蔡邕从长安返回,不仅带来了第七份诏书,还带来了董卓的书信。

董卓同意刘辩率军进京兆尹,但数量不能超过三千

这样,刘辩也下定了决心,命蔡邕再辛苦一趟,回长安说他愿意赴长安。

于是,弘农国上下,开始准备刘辩长安的事宜。

这一次,刘辩准备将荀攸、华歆、皇甫嵩几位重臣都留在弘农。他离开后,这里需要他们主持大局,同时他也担心董卓不对他动手,却会为难这几位弘农国重臣。

皇甫元被刘辩委任为华令,而高顺被他召回弘农。

这一次,刘辩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