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书生气(2)(1/2)
黄端伯与朱大典两
脸上的笑容都不是很自然,对于朱慈烺说出来的话语,有些敷衍的味道,这让朱慈烺猛地想起来了,自万历年间以来,因为东林党和复社的推波助澜,书生气已经在读书
中间泛滥,最明显的体现就是空谈,侃侃而谈的读书
比比皆是,他们指点江山,意气风发,天大的难题在他们
中都不值一提,他们怒斥朝中官员的贪腐,讥讽明军的孱弱,甚至嘲讽皇上的无能,这些读书
流连风花雪月之中,手无缚
之力,擅长
舌之争,压根没有治理国家之能力,却能够赢得不少
的喝彩。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如果仅仅是读书
之间的书生气,倒也无伤大雅,一些读书
通过科举考试进
朝中做官,体味到署理朝政的艰难,自然会改变看法,可惜的是,因为复社与东林党的不断壮大,这
风气也影响到了朝中的官员,让朝中擅长空谈、不愿意做事的官员也多起来了。
空谈误国,实
兴邦,书生气式的空谈决不能影响到朝政。
朱慈烺的脸色略微有些严肃。
“朱大
,黄大
,你们有什么想法,尽管说出来就是了。”
朱大典和黄端伯两
,都是有能力的官员,也都是实
型的官员,如果他们忽略书生气的危害,对这类
况不加以果断的制止,可以想象,看起来冠冕堂皇的书生气式的空谈,将要在南方大幅度的蔓延,最终直接影响到朝政。
朱慈烺需要知道黄端伯与朱大典两
真实的想法,他想看看,这种危害国家、危害朝政的空谈究竟蔓延到了什么程度。
终于,黄端伯开
了。
“皇上,臣以为,读书
议论朝政,一直都很常见,臣在家乡的时候,听闻皇上在朝中提及,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臣万分赞同,各地之杰出读书
,他
总是要
朝为官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只要他们能够想着家国大事,就是好事
,臣倒是觉得,让他们私下里议论一番朝政,未尝不可。”
朱大典跟着开
了。
“皇上,臣赞同黄大
之建议,其实臣等在家乡的时候,也时常议论朝中的事宜,臣是南方
,这南方的读书
,时常喜欢聚在一起,议论朝政得失,品评朝中官吏,乃至于监督地方官吏之
行,臣以为,他们之监督,能够促使地方官吏好生做事
。”
史可法看了看两
,没有开
说话。
朱慈烺长长叹了一
气。
“这是朕的疏忽,朕提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其真正的意思,是让每一个
都动起来,为天下
扎扎实实做些事
,并非是鼓励诸多的读书
空谈,也罢,朕就和你们好好的说道说道,黄大
,你是礼部左侍郎,协助李大
署理礼部的诸多事宜,对于读书
的影响可不一般,朱大
,你曾经是朝廷的封疆大吏,主政一个地方之军事民生事宜,若是地方上流于空谈之
太多,必定误事,这个地方的风气也不会好。”
“读书
议论朝政,自古以来都有,朕并不反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就是最好的写照,可那是他们踏踏实实做事
之后,得出来的感受,防民之
甚于防川,对于这民间的议论,是决不能禁止的,这与空谈不一样,各级的官吏一定要倾听民众的呼声,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否则就有可能出大事
。”
“朕所说之议论朝政,绝非空谈,退一步说,读书
免不了空谈,他们毕竟没有进
朝廷做官,也不一定了解民
民意,他们看到了一些不平的事
,发发牢骚很正常,但这样的空谈不能够成为主流,不能够影响到朝政,朕说的直白一些,读书
的空谈,没有多少实际的意义,他们可否知晓农民的艰辛,可否知晓
朝为官的辛劳,他们一概不知,也就是凭着书本上面的学识,想当然的评论朝廷,评论官员。”
“这世间的事
,绝非简单的黑白曲直,这里面的缘由朕不多说,你们都明白,可是在那些擅长于空谈的读书
眼里,那就不一样了,官吏要清廉如水,朝廷要上善若水,百姓要淳朴善良,偏偏他们的这些话语,还挑不出任何的毛病,可他们堂而皇之提出来的这些要求,谁能够做得到,让他们
朝为官,他们能够做到吗。”
“朕一直都有些好奇,这南京的秦淮河,比京城国子监的名气还要大,大明的读书
,若是没有到过秦淮河,就不算是真正的读书
,若是没有能够到秦淮河来品评天下,说出去都要让天下的读书
笑话,,这简直是混账透顶。”
“秦淮河是什么地方,是读书
议论朝局的地方吗,那些不谙世事的读书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却骄狂至极,满
天下大道,朕到南京之后,听到太多有关秦淮河的奇闻异事,这些事
朕听着都脸红,却被读书
津津乐道,这难道就是读书
的风骨吗。”
朱慈烺说到这里的时候,黄端伯与朱大典都低下
,史可法的脸也红了。
朱慈烺叹了一
气。
“朕到南京之后,惩戒了东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