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 无限联想语言、枯燥的无限统计学(1/3)
在接下来的近三天时间里,科研工作者们围绕七只复眼做了大量的实验。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复眼使用的语言与
类截然不同,载体并非复杂的声波讯号,而是通过
耳无法听到的电磁信号传递。
不错,正是类曾经无比熟悉的“5g”信号,可以在短时间内传递大量信息,包括画面、声音,甚至三维建模与全息影像。
但要说这是机器数据,却又不准确。
以类过去的标准,这根本不能算文明的语言,但从
类步
宇宙后,许多旧观念早已被抛却到九霄云外。
由于特殊的信息传递方式,复眼的语言比地球
简的语言复杂太多。
在不同的生物个体相互间传递信息时,必然有个快速转译的过程,从概念化的语言变成对应的食物。
譬如两个面对面的说话。
其中一问另一
,“你刚才出去买了什么?”
另一答,“青苹果。”
虽然问话那并未见到真正的苹果,但大脑中却会自然浮现青苹果的模样。
这就是语言的转译。
之前陈锋也曾见识过迷族的文字,那也可能是迷族的语言,一个超大超复杂的“二维码”,里面可以承载庞大的信息。
迷族在见到这“二维码”时,大脑中的量子风可快速理解其中承载的信息,并转化成属于自己的认知。
复眼使用电磁波载体传输的东西,既能将其视为一个纯粹的数据包,也能视为立体的“三维码”,较之迷族的文字更复杂,信息更准确,信息量更大。
从生物角度上讲,无论是迷族还是复眼的语言文字的进化程度,都比类的语言文字高阶很多,在单位时间内传递出去的准确信息量要大很多。
但是,类的语言也有优势,在具备足够知识的两个
之间的
流,却反而能用最简短的语言概括最大量的信息。
譬如一个对另一个
说“无限立方体”、“拉格朗
点”、“卡拉比-丘成桐空间”……
短短一句话,几个字,便能让十分庞大的信息量从一个的脑海中传递到另一个
脑海中。
因为听者会自行去总结与分析,并在记忆里找到对应的点。
这是真正量子坍塌思维具备的无限联想能力,并且每一次与
之间的信息传递,都能在另一个
的大脑中激发一场新的量子风
,又是一次新的体悟。
哪怕正在流的两个
不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都可以。
一个已经死去数千年,另一个
在数千年后看到了那
留下的思想,这两个不同时空的灵魂,依然会进行
度的
流。
譬如某现在看见这样一段话“阿基米德第一定律”。
这脑海中便会恍然大悟。
哦,这说的是杠杆原理。
数千年后的,通过文字的记载,在古
的身上又学到了新的知识,并且不是死板僵硬的传递,而是后来者心中的自悟。
类的语言与文字看似梗概简单,但承载的信息量,却能既无限小,又无限大。
迷族与复眼的语言看似高效,让这两个文明在各自的发展道路上先于类很多年,但从如今
类站到的高度便可见,
类走的才是正确的道路。
类在猎户臂这一隅之地,只用千年,便比迷族强盛许多,便是最有力的证明。
但复眼族的三维码结构语言给伊德里西率领的翻译团队还是造成了很大困难,即便有繁星的帮助,沟通
流的难度也无限大。
更何况苍蝇眼很可能是故意不配合,刻意架构出混的信息来混淆视听,扰
类的判断。
他们差点就成功了,但心理学和语言学双料顶级的伊德里西解了对方的花招。
他先从七个克隆里找到了那个起主导地位的“主
”。
七个复眼者看起来都一模一样,这也是“主”赖以自保的伪装。
但在面对同样的测试时,有一个个体表现出比另外六个个体稍多的思维变化。
变化只多一点点,差异很小,在单次测试中几乎能忽略不计,但当测试样本持续放大,收集到的参数越来越多,伊德里西亲自总结,再将统计学理论运用到极致,再细微的差别也会被放大到眼可见的地步。
“主”的伪装被撕裂。
可以向其他复眼个体发起投票表决命令的高阶个体被抓了出来。
真正的审讯这时候才算开始。
之前的过程都不能称之为审讯,顶多只能叫生物实验,解剖学高手(大厨)和生物学家、医学家才是主角。
之前的实验给复眼者造成了极大的恐慌。
准的仪器一块块的拆开它们的甲壳,极薄的纳米级特殊材料切割刀寸寸撕裂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