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挂灵添灵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求订阅)(1/2)

唐时以天下十道,监察天下,江南东道即为十道之一。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按察使一职,是唐效仿汉刺史制而设立,职责是赴各道巡察、考核吏治,且主管监察范围的刑法之事,相当于现代的省级公、检、法机关,在唐朝叫做按察使。

后来宋朝的提点刑狱官,对,就是宋慈那个官;明朝的臬台,朱棣年间周新那个官,都是由此演变而来。

武周承袭唐制,所以按察使一职也保留了下来。

江南东道按察使治所在苏州,下辖19州之地,今苏南、上海、浙江、福建及徽州等地。

湖州正是这19州之一,也在江南东道治下。

而湖州正是李规来的地方,也是蓝衫记发生的地方。

方谦有着主政幽州的经历,再加上他那令梁王捧酒、薛师穿靴,弹劾一十三名官员下狱的“冷面寒铁”的名声,当他来到苏州之后,没有任何不开眼人的,都非常的配合,这让想要捅点篓子的方谦十分的郁闷。

不过好在他狄仁杰那句话带来了,“本官察查官吏,举凡诸事民生为第一,第一是……”

将官员分为上中下三品,这一番言论在江南东道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而且方谦还真做了一点实事,平日里学着狄仁杰微服私访一番,将几名风评不好、收受贿赂的县令革职问罪,同时提拔了几名埋头干型的老黄牛,他又亲切接见了一些越级告状的百姓,为他们平冤昭雪,这一波操作下来,方谦的名声响彻整个江南东道,甚至有百姓送了他一块“方青天”的牌匾。

方谦脸色一变,连连说不要,自己只是做了一些本职工作而已,当不得“青天”二字,唯有他的恩师狄仁杰才当得起“青天”二字。

但送牌匾的百姓说道:“狄公固然当得青天二字,但又不是咱们江南东道的青天,而您确实咱们百姓头顶上的湛湛青天。”

方谦无论怎么都推辞不受,并严词拒绝,令百姓失望而归。

不几日,湖州县令曾泰听闻此事,微微一笑,亲自操刀写了一篇《方青天赋》,命游人世子传遍整个江南东道,并且将方谦的事迹编成了故事,让说书人在江南道各大酒楼说唱,为方谦扬威造势。

曾泰又命县内工匠,将《方青天赋》刻成石碑,连带着“方青天”的牌匾一块耸立在江南东道按察司门前。

方谦见状,脸色一变,连道不敢,立即左右随从将石碑连带着牌匾一块砸烂。

负责这些事情的工匠急忙惶恐的去找曾泰,谁知道曾泰略一思索,微微一笑道:“没关系,

你们再去。”

于是工匠以及曾泰找来的百姓继续弄,结果刚弄好,第二天又被方谦砸了。

当这些工匠再次找到曾泰,问还要不要再去的时候,曾泰捋了捋胡须自信的笑道:“不用了,咱们的任务已经完成了。”

人不解其意,不知道曾泰这葫芦里面卖的是什么药。

但等过了几天之后,按察司门口多了十几块不知谁立的《方青天赋》的石碑及牌匾时,他们才恍然大悟。

江南东道乃文人荟萃之地,一十九州之官员,第一次不明白方谦的意思,第二次岂能不明白?

曾泰已经拔得头筹,不需要再做,否则过犹不及,容易遭人嫉恨。

这一次方谦出来,看到这些之后,沉默良久,长叹一声说道:“前朝太宗皇帝曾经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当今圣人亦多曾引用此句告诫文武百官,《方青天赋》我实在是受之有愧,但既是民意,怎能拂逆?岂不是有违圣人之教诲?”

于是按察使门前的石碑及赋也越来越多,不过这在曾泰看来不过是拾他的牙慧,他冷笑一声,按察使大人岂会看不清他们这些小人的嘴脸,真是可笑!

而曾泰已经开始着手准备迎接方按察使了,因为按察司提前有人知会他,方按察使今天要来他这里微服私访,察查民情

曾泰的心激动不已,他是堂堂的状元之才,被埋没了十几年,若非投靠了梅花内卫,怎能做到这湖州县令一职?

现如今梅花内卫改革重组,合法化、明朗化了,但在文武百官眼中,仍是陛下的走狗飞鹰,他曾泰堂堂状元出身,怎会甘心?

刚好江南东道按察使、右梅花内卫大阁领方谦驾临,他岂能不好好表现?洗去这一身的走狗痕迹?

而且曾泰也明白这是方谦的投桃报李之举,由此可见,这位方按察使的确是为好官,但就是太好名了。

曾泰心中感叹道,空活三十余载,吾未尝闻好名犹如方世玉者!

但这话他也只是在心中想想罢了。

……

湖州县衙之内,就在曾泰凝神思索的时候,师爷推开二堂的大门,快步走了进来,曾泰见状立即激动的站了起来,急切的问道:“怎么样?可是方按察使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