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出宫(1/2)

第二日

朱元璋没有上朝,而是来到后宫中。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找到朱樉父子聊天。

“西安的事知道了吗?”

“知道了!”

朱樉老实回道。

那“你怎么看待,文武大臣支持你回西安一事?”

“儿臣不知道。”

朱元璋点点头:“古人就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你这点很好,凡是不要先以自己的观点看问题。”

“父皇告诉你,胡惟庸为首的文官集团,一直想走宋时路。”

朱樉听后,大声失叫。

“士大夫共治天下!”

“不错!”

朱樉连连摇头,出声道:“这怎么能行?父皇万万不可。”

崖山一跳无中国,明朝之后无华夏!

宋朝为什么灭亡?

当然不是没有修缮长城。

而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陈桥兵变之后的赵匡胤,弄出了杯酒释兵权的戏码。便开始实施重文轻武的国策。

这一国策,彻底架空了武将的势力。直接转而宣扬文臣治国忠君。

看看整个宋朝,从始至终的治国之道也就是排除异己。与中华求同存异的思想完全背道而驰。

他的灭亡,从一开始便注定。没什么好遗憾的。

如今听到胡惟庸尽然想重走老路,朱樉很气愤。前车之鉴后车之师,胡惟庸该杀。

朱元璋说道:“可是天下文人都很支持胡惟庸,而你徐伯父他们的态度你听见了。你认为父皇该如何办?”

如何办?当然是杀了。

看来历史上朱元璋大杀功臣的背后,也有自己的难言之隐。

应该说,不止朱元璋。所有帝王都有苦衷,情非得已吧!

可朱樉不能这样说,这样说了岂不是自己是血流成河的罪魁祸首。

“发配边疆。”

朱樉想到一个最好的办法。

“父皇可以将他们发配到西北,让他们见识一下蒙古人的厉害。”

朱樉这样说,其实是完全片面理解了胡惟庸的治国理念。

或许又是朱元璋,忘记将胡惟庸的理念说全的原因。

“父皇知道了,你现在出宫去吧!”

朱元璋笑着对朱樉说道。

“记得尽快回去后,将大队人马撤去,别让外人笑话。”

朱樉向朱元璋磕头

“父皇保重。”

“去吧!”

朱樉又去了马皇后那里告别,然后带着邓娇,踏出他们呆了三个月之久的皇城大院。

刚回秦王府,胡惟庸和徐达便接连而至。

“大王此去或许无缘再见,请大王保重。”

胡惟庸什么都没有说,似乎只是来送朱樉一样。

朱樉其实很好奇,胡惟庸到底想怎么样。可是顾忌着徐达在场,有些话朱樉又不好问。

“秦王此去路上,有我徐氏家族子弟等候。还望秦王能善待他们。”

徐达也紧接着开口。徐达很直接,他来朱樉这里就是为徐家多找条路。

人知道徐达之所以要力挺朱樉,并逼迫朱元璋放人。都是出自他的兄弟徐庶的建议。

朱樉点头,徐家和他们朱家是邻居。远近不如近邻居嘛!

当然,朱樉并不是这样想的。他现在很缺人,他的理想,他的报复。都离不开大量人才。

他没有朝廷的开科取士,没有大义名分。如今徐达主动投怀送抱,他求之不得。

有本事的人,朱樉是举双手双脚欢迎。

没本事的人,朱樉也有对应之策。不会让他们白吃闲饭。

“魏国公放心,算起来我与徐家兄弟还是兄弟。”

朱樉这话让魏国公很是感激。

听听!朱樉这是真将自己徐家当亲人。出口就是兄弟。

“大王。”

胡惟庸这时插口

“我胡家子弟,也想去西安,去关中感受一番古汉唐风采。”

朱樉也是一口答应,并保证待他们也如兄弟。

人和武人的区别就是不一样。

人家徐达非常直接,不像胡惟庸这种文人。明明也是想让自己照顾他的子侄,却要说成去西安采风。

答应下来的朱樉,也提出自己的要求来。

“本王想请两位长辈帮一个小忙,不知可否?”

“大王请讲。”

胡惟庸不怕朱樉提条件,甚至他还在等着朱樉提条件。

在他看来,朱樉是个利益至上主义者。与他的父亲朱元璋刚好相反。

胡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