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八九月(1/2)
 七月二十八
,长社县丞王瑞派
向许昌禀告,表示县域内好似出现成群结队的河南郡流民。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七月三十
,王瑞再次派
禀告许昌,确定河南郡流民为一千余
。 
 八月初三,王瑞第三次派
禀告许昌,称长社县境内的河南郡流民正在陆续增多,已增加到近三千
。 
 同
,河南郡守张坚派
向颍川郡恳求援助。 
这名使者来到郡守府,求见了郡丞陈朗。
涉及到邻郡,陈朗自然不敢擅自做主,遂前往后府请示李郡守。
“河南郡想要借粮?”
 从陈朗
中得知始末后,李郡守亦感觉十分
疼,毕竟他颍川郡也缺粮食啊。 
他问陈朗道:“城内还剩多少粮食?”
陈朗犹豫地说道:“如今城内吃的,已是地窖内堆积的陈粮了,大抵还有五六万石……”
“就剩下这么些了?”
 李郡守皱着眉
问道。 
要知道,对于一座多达万户百姓的城池而言,区区五六万石,最多也只能支撑一个月。
 见李郡守皱起眉
,陈朗连忙说道:“大
放心,城里有一名叫做‘陈虎’的商贾,正在说服城内的富户将各家余裕的粮食售于市面,协助官府稳定粮价……” 
 “这是个有远见的
。” 
 李郡守点点
,旋即又问道:“如今城内的米价是多少?” 
陈朗犹豫了一下,低声说道:“已涨至三百六十钱一石。”
 听到这话,李郡守
皱起了眉
,他沉声说道:“你去联系这个陈虎,以官府的名义,与城内的富户协商,要求各家将余裕的粮食借给官府,待秋收之后,予以归还。……另外,叫城内的大小官员亦做个表率,将家中余裕的粮食借给官府,或者流
市面,务必要将米价压在三百五十钱以下,期间若有
囤粮居奇,严惩不贷!” 
“遵命。”
 陈朗抱了抱拳,旋即又问道:“那河南郡的张坚大
那边……” 
 李郡守惆怅地叹了
气,说道:“你以我的名义写封信给他,就说我颍川郡无能为力,最起码要等到秋收,才能挤出一部分粮食增援河南……” 
 说到这里,他好似想到了什么,又嘱咐陈朗道:“你可曾派
前往昆阳、汝南、襄城、阳翟四县估算收成?” 
 陈朗拱了拱手说道:“大
放心,早几
,我便已派长史崔治带着若
田吏前往四县。” 
“那就好。”
 李郡守点点
,旋即好似又想到了什么,再次开
道:“你回去时,记得转告周虎,叫他务必要看牢昆阳三县的农田,千万不可被叛军
坏……” 
 陈朗当即宽慰道:“大
放心,昆阳那边有八千名军卒守着呢。” 
然而,李郡守依旧满是担忧,毕竟据他所知,叶县一带的叛军,可是多达数万呢。
告辞李郡守后,陈朗亲自前往都尉署,与赵虞谈了谈粮食的问题。
此时赵虞才知道,李郡守捐了一千石米给官府。
 或许有
会说,李旻身为堂堂一郡郡守,又是李氏公族出身,肯定有‘食邑’的特权,如今许昌陷
粮食紧张的艰难处境,只捐一千石米,未免小气。 
 但从实际来说,谁家没事会囤积几万石米啊,最多囤积个足够府里众
吃一年半载的粮食,就像赵虞的都尉曹府,眼下府里也只有六百石米,还没有那位李郡守捐的多。 
其余的财帛珠宝,又不能当饭吃。
 鉴于这一点,赵虞亦是暗暗点
:那位李郡守,
还是不错的。 
就在赵虞与陈朗谈聊之际,功曹参军荀异神色匆匆地来到赵虞的廨房,瞧见陈朗,脸上闪过一丝惊讶,欢喜道:“陈郡丞也在?甚好,省得我跑一趟郡守府了。”
听到这话,赵虞与陈朗都感觉有点奇怪。
 见此,荀异叹了
气:“城内的饥民,越来越多了……” 
 这不奇怪,许昌去年就遭叛军攻打,而今年开春,亦再次被叛军围住城池,这导致城内的百姓有许多
失去了营生,除了少数
还勉强可以维持生计,其他大部分,要么变卖家中的物什换钱,要么去吃军粮——这也正是许昌前前后后能征募四万余郡卒的原因。 
 而问题就在于,靠变卖家中物什换钱买米,这终归不能长久,而
伍参军,虽然活着的时候可以凭军饷养活家
,可战死之后呢,靠官府发的那笔抚恤,可是支撑不了多久的。 
 这不,久而久之,城内有越来越多的
逐渐负担不起高达三百五十钱一石的米价,这就导致饥民越来越多。 
 不过对此,赵虞早有预料,他让荀异与陈祖在许昌城内组建‘兄弟会’,也并非全然是为了将势力扩张到许昌,另一方面,也是想通过兄弟会,让这些饥民能吃上一
大锅饭,不至于饿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