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招抚(1/2)
“皇爷,婢已经率
清点清楚,十数
来,共抄了银钱合十五万二千两,麦子谷物等粮食六万余石,另有宅院店铺若
,充公的田地共十万六千余亩。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东厂二档
王应朝禀告道。
许显纯带着锦衣卫会同禁卫军负责审讯抄家,王应朝带着东厂太监负责清点缴获,双方互相监督,杜绝贪腐现象发生。
“抄了整个县士绅官吏的家,才弄出这么点钱粮,看来陕北这地方果然是穷啊。”朱由检叹道。
王应朝笑道:“那是,这里的百姓都穷的造反了。皇爷,婢听说江南最富,听说那里家产百万的比比皆是,便是家产过千万的也为数不少,要是能在江南抄上一把,那才过瘾呢。”
朱由检斥道:“胡说八道,当朕是什么了,强盗吗,岂能胡抄
家?”
王应朝连忙伸手扇自己耳光:“皇爷息怒,婢胡
说的。”
朱由检没再理会这厮,心里却隐隐有些期待,若真是象这厮说的,在江南抄上一把,说不定能抄出几千万甚至几个亿的钱财,恐怕能供朝廷花上几十年吧。
不过也只能想想而已!
杀光了清涧县士绅,抄了他们的家,朝廷那帮文官知道了还不知道要作何反应呢,若是知道自己要抄了江南,说不定敢直接造反,抛弃自己这个皇帝另立新君!
“以后这样的话不准再说,否则......”朱由检瞪了王应朝一眼,告诫道。
王应朝打了个冷战:“皇爷放心,婢回去就让
缝了这张嘴
。”
朱由检不再理会这厮,而是暗暗在盘算着。缴获的钱粮,加上县仓里的粮食,以及从洛阳调来的赈灾粮,清涧县今年当不会有饥馁之虞,不过自己要顾忌的不止是清涧县,而是整个陕北啊!
眼下要做的是先把陕北流民局平灭,再趁机推广清涧模式,最起码也得在延安府下属三州十六县推广清涧模式。可是缺
啊!
光是清涧县,自己便派出了近七百,设立乡村政府。整个延安府,怕不要一万多
,恐怕要把自己所有
马都派出去才行。可也不是什么样的
都能派的,最起码得识字有能力,那些太过老实的根本不行。
这一批派出的乡正,都是从士兵委员中选择,这些委员是士兵们的代表,在士兵中都是佼佼者,而且都至少认识数百字,懂得简单的算术。这一批派出去了,对军队已经有了不小影响。
仅凭军中这些根本不行,要吸纳本地
才,最好是有一定文化基础的
,最好把那些底层读书
吸纳进队伍。对他们训练半月一月,再加强忠君
民思想教育,便可直接使用。
想到就做,朱由检道:“王承恩,替朕拟一张告知,在清涧县招募军中文吏,凡是能写会算者皆可报名,通过考察者录取为军中文吏,每月饷银二两。”
“婢这便写。”
很快,招募军中文吏的告示贴在了县衙外以及城门等处,惹得路过的百姓驻足观看。
二两银子,和禁卫军普通士卒基本一样,可是在陕北这地方,却算得上高薪了,一个私塾先生,一年也挣不到二十两银子。
这个时代读书地位很高,但指的是那些有功名的读书
。科举制度绝对是千军万马走独木桥,能考中进士的都是万中挑一的
杰,能考中举
的也都是天资聪慧之辈,哪怕是秀才,一百个读书
也未必能考中一个。
在乡野,秀才已经被尊称为相公,地位很高。但和秀才相比,还有更多的是读了好些年书,却什么也考不中的,这些
数量最多,为了谋生从事各行各业。
每月二两银子的饷银,足以使得这些趋之若鹜。
告示贴出之,便陆续有
前来县衙报名。朱由检命司礼监随堂太监刘坤负责测试文化知识,再让张世泽从忠贞营派出一名武进士负责测试体能。
能选者,除了识字懂算术,身体还要不错,最起码能适应军旅生活,这是基本要求。
刘坤自小进宫,在内书房读书多年,论学问不亚于一些秀才举,由他负责朱由检自然放心,不过第二天,刘坤便来禀告,有一个
不知道该不该录用,这个
便是点灯子赵胜,前清涧县流民军大当家。
击溃流民军俘虏赵胜后,因为其并未太过作恶,出于安定俘虏之心的缘故,并没有处置这厮。不是朱由检心胸开阔,而是他自认经过惩处劣绅恶吏后,清涧百姓已经归心,不可能再有跟着赵胜作
。而且赵胜本职是一个读书
,一时造反也迫于无奈,要说他有称王称霸的心,那根本不可能。
所以,赵胜一直和普通俘虏在一起,并未得到特殊对待,不过这厮被俘后也一直老老实实,甚至主动帮俘虏们写状纸,表现还算尚可,没想到现在竟然要考文吏了。
“你不是读书,要考功名吗?为何要当这文吏?”朱由检命
召其进来,径直问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