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名利(1/2)
收到内阁奏疏时,朱由检已经带领大军进宣府境内。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曹文诏好样的!”
朱由检在内阁奏疏到来之前,已经接到了田尔耕从宁远派送来的密报,对辽西战局了解比内阁等
还要清楚。
“恭喜陛下慧眼识,又得猛将。”洪承畴恭维道。
统领千骑泛海敌后,烧毁敌之粮
又成功折返,曹文诏此举堪称智勇双全。
朱由检非常开心激动,如此斩获,在上一世面对建的时候从未有过。
“不过如此大的胜利,统筹谋划,敌探查,孙巡抚当为首功,可为何内阁升赏奏疏中,没有议孙巡抚之功?”洪承畴看了下朱由检表
,又道。
朱由检愣了一下,光顾得开心了,确实没有发现内阁奏疏中有对孙传庭的嘉奖。
“恐怕在内阁诸位眼中,孙巡抚不仅没功反而有罪吧,毕竟松山杏山皆失守,两万辽民惨遭建毒手。”洪承畴冷笑道。
朱由检看了洪承畴一眼,搞不清楚他是真的在为孙传庭抱打不平,还是趁机给内阁诸上眼药。
“曹将军有敌焚粮之功,孙巡抚的功劳自然少不了,朕会记得。”朱由检淡淡道:
“一个副将不足以嘉奖曹文诏之功,拟旨升曹文诏为宁远总兵,挂平虏将军衔!”
挂将军衔,意味着曹文诏地位将在辽西诸将之上,有了统领一镇军务的地位。
“凡是为国杀敌立功者,朕不吝封赏,告诉曹文诏,若是能再立新功,朕又何吝封他一个伯爵爵位?”
“至于孙传庭,先嘉奖其功,等到建
撤退辽西安稳之后,再进行议功便是。”朱由检道。
封赏之事便定了下来,自有王承恩拟旨盖印,再发给内阁。
接下来便是援辽之事。看了内阁关于拟任张春领兵的奏疏,朱由检陷了沉思。
他想起上一世大凌河之战,同样是这个张春领兵援辽,结果四万大军被建击溃歼灭,大凌河失守祖大寿投降。
当然朱由检不是说张春能力不行,换作他领兵结果恐怕也好不了多少,便是眼前这个智谋之士洪承畴,不也一样兵败松山断送了十多万兵马?
松山大凌河两战,葬送了最后的边军锐,从此不管是面对建
还是流贼,皆丧失了主动,大明已经回天无力。
可为何当时和现在一样,朝堂皆赞同救援?难道没有一个能看到救援带来什么样的危险?
即便是现在,朱由检也不解。
“洪卿,你看内阁决议怎么样?”朱由检问道,希望洪承畴能解开自己疑惑。
“朝堂诸公,皆是尸位素餐之辈!”洪承畴不屑的道。
“锦州未失,宁远未失,不过是丢掉了松山杏山几座堡垒而已,算得上什么败迹?若不是曹文诏斩首上千,朝堂很多官员恐怕要对孙巡抚群起攻讦了!
孙巡抚都没有请求援军,他们便要迫不及待的派兵救援,难道他们这些高坐庙堂之还比前线督抚更了解敌
?”
朱由检赞同洪承畴的话,问道:“那他们为何要这么做?”
洪承畴摇了摇,不屑道:“无外乎名利二字而已。
现在的朝堂,理学空谈盛行,很多不过读了些圣贤书,便自诩通古晓今,自命清流,空谈天理
。
杏山松山失守,连山等堡被建围攻,在这些朝臣眼中,皆是孙传庭不肯发兵救援所致,若是不发援兵就是不恤百姓,至于全盘战略,他们不懂也不愿去管!
援救赢了,他们有建言之功,战事失败,皆是前线将士之过,不需担负一点责任。相反若是反对援救,则是不顾百姓生死,有畏敌怯战之嫌。
而且大军征召开拔,需要动用钱粮无数,对很多官员来说,正是上下其手的机会,对派援兵更是乐见其成!”
洪承畴嘴很毒,把内阁诸
贬斥的一文不值,却正好说中很多
心理。朱由检也听的恍然大悟,很多以前不解的事
豁然开朗。
名利名利,这天下万事皆避不开名利二字啊!
小民重利,整忙碌为的是养家糊
。商贾重利,为了利益不顾家国大义,便如自己要对付的晋商。而官员重利更重名,有了名声便能升官,便有了更多利益。
便如眼前的洪承畴,为了名利不也不惜背叛自己士绅身份,甘做皇家鹰犬?
若是能弄清楚名利二字,便知道天下所思所想,以名诱之,以利驱之,当无往而不利!
这一刻,朱由检想通了很多,不由得兴奋起来。
天下皆求名利,朕也一样,不过朕求的是济世救民中兴大明之大名大利,若是尔等利益和朕一致,便是朕的臂助,若是和朕利益相反,朕将铲除尔等,便如对付晋商八大家一样!
“既然孙传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