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31 不知道起什么标题好(四千七百字大章)(2/4)

们和善的微笑。

然后越来越多的走上街

唐军的宣传队又来了,一边敲锣一边宣讲唐国的规定。

事实胜于一切,虽然他们并不相信什么唐军为百姓的话,但起码相信了不会杀无辜。

衙门那里,文木说道:“我们的任务很简单,但又非常重要。在这里选一处合适的地方修建简易码,迎接后续大军到来。”

“我们的时间很短只有三天,三天内必须要把码修好,否则大功也会变成大过。”

牛庄知道事的轻重,说道:“这样的地点有很多,最合适的是一个叫夹水沟的地方,离县城不远。地势平坦开阔,水也足够。”

“但想要三天就把码修好恐怕不容易,东牟县是个小县,城内只有六千百姓。就算把全城百姓都拉过去都不行,除非……”

文木道:“除非什么?别卖关子了,有什么办法就直接说吧。”

牛庄道:“除非想个办法连乡镇百姓也征用,可那些百姓知道军队打过来,早就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

文木也有些大,道:“不管了,先征用城内的百姓去活要紧,实在不行让军队上。”

牛庄道:“不如两步走,一边征发城内百姓,一边去各村镇宣传。别管他们信不信,做了总比不做好。”

文木道:“好,就这么办。我会派去宣传,一天活儿给十个铜板还管三顿饭。”

牛庄却说道:“别,这里不是唐国,百姓们受压迫习惯了,突然给这么好的待遇他们不会相信的。”

“就说一天两顿饭管饱就可以了,百姓会争着抢着过来活。”

文木不禁回想起当年的晋安县,那时候他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在碰到文易之前,他们绝对不会相信这个世界上会有真正为百姓着想的,会有唐国这样的国家。

“好,就按照你说的办。等他们来了就按照我们的标准对待他们,一天三顿饭,给十个铜板。”

这次牛庄没有反对,商量好对策就开始实施。

大街上敲锣的士兵马上就改变了说词:征用民夫去夹水沟修码,每天两顿饭管饱。

果然如牛庄所说的那样,听说两顿饭管饱,尽管很多百姓还有疑虑,可更多的已经跑过来询问况。

“真的管两顿饭吗?”

“我这样的行不行?”

行不行?”

“半大的孩子行不行?”

“老汉行不行?”

本来是只要青壮的,可看着周围百姓那一双双期盼的目光,敲锣的士兵怎么都张不开嘴拒绝。

但他们也不敢答应,连忙跑去询问上级。

问题一级一级上报到文木这里,他亲自到街上去查看。当见到那些衣衫褴褛瘦的露出两派肋骨的百姓的时候,鼻子一酸,道:

“要,只要是都要。”

听到这个消息,全城沸腾了,百姓纷纷回家去取工具。

当然了,依然有很多在观望。

牛庄又想到了一个主意,让各连队的炊事班到城门集合,先给百姓们煮一顿饭吃。

听说先吃饭,百姓们哗啦一下跟了出来,都远远的站在一边看着。

本来炊事班的还想好好做一顿饭,牛庄过来看了一下他们的食材,直接说道:

“别整那么多花样了,把倒进锅里和大米一起煮成浓粥就可以了。”

一个炊事班长皱眉道:“这也太糊弄了吧,传出去我们可丢不起那个。”

另外一个说道:“是啊,这样做也费食材啊,做出来的饭不好吃。”

看着这群二十来岁的士兵,牛庄心中叹了气。

这些应该很小就加唐国了,对苦子没有多少记忆,所以才会说出这种话来。

现在他忽然有些理解,为什么晋惠帝会说出何不食糜这样的话来了。

他并没有批评这些士兵,年轻的士兵们之所以会这样,岂不正说明唐国的伟大吗?

他们统一天下的目的,不正是要让天下都过上这样的好子吗。

“听我的,这样的粥对唐国以外的百姓已经是难得的美味了。”

这时文木的声音传来:“听牛先生的,快做饭吧。”

士兵们虽然似懂非懂,但见旅长都发话了也不敢再多说什么,连忙去煮粥。

看着难民一样的百姓,文木突然说道:“我现在更理解陛下的伟大了。”

牛庄道:“从踏上东宁那一刻开始我就已经知道了,所以我选择加了卫尉司。”

远处的百姓都伸长了脖子看着这里,看到炊事班的战士把一袋袋雪白的大米倒进锅里。

“那是什么粮食,好白啊。”

“大米,那是大米,煮饭特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