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44 文桓会(2/3)

因为家根本就不信任谢家,连边都不让他们摸。

关键是,儿还是皇后,为唐国的建立立下过汗马功劳,属于那种有实权的皇后。

就这还能把谢家骗的团团转……这胳膊肘都快拐到天上去了。

知道真相的谢奕自然是恼羞成怒,要不是地方不对,他当场就能跳起来。

但梁贤下一句话却扭转了整个局面:“为了奖励皇后娘娘为唐国立下的功勋,陛下特许谢家为诸侯,有封国的那种。”

????啥?诸侯?有封国?

别说桓温、郗超他们了,就连谢奕都以为自己听错了。

梁贤又补充了一句:“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封国不会选在中原,甚至不会选在脚下的这片大地,而是在海外。”

众所周知的原因?那是什么原因?

都不是蠢,都猜到了他指的是什么。

大一统概念已经心,把封国放在中原将来必然会被朝廷灭掉,放在海外就没有那么多顾虑了。

至于海外会不会太荒凉……和封国比起来又算的了什么。

这一刻众看向谢奕的目光从同变成了羡慕嫉妒,真是生了个好儿啊,为啥自家的姑娘就没这么好的命呢。

谢奕也被狂喜淹没,什么愤怒、什么隐瞒、什么胳膊肘往外拐……那都不是事儿。

……

有了梁贤的横一脚,桓温等对谢奕的误会也解除了,投降的事自然也不再是问题。

谢奕知道桓温他们估计有很多事要讨论,就借想多了解一下儿的况,带着梁贤离开了。

这也不完全算是借,他确实想知道儿的况,以及唐国的况。

等他们两个离开,桓温、桓冲和郗超三都露出唏嘘不已的表

桓冲羡慕的道:“谢无奕真是……好运气啊。”

郗超猛点,一脸认同。

桓温先是若有所思,过了许久似乎想通了什么,道:“我们未尝没有机会。”

桓冲丈二和尚摸不着脑,不解的道:“什么机会?”

桓温却没有解释,而是说道:“很多事言之尚早,只有见过唐皇之后才能知晓。”

又问郗超道:“唐国那边有没有消息传来?”

郗超道:“今一早就传来消息,说您随时可以过去。”

桓温道:“有些事我还需要仔细思考,明天一早咱们在去吧。”

郗超道:“是。对了,要不要邀请无奕公一起过去?”

桓温叹了气道:“先是君臣才是翁婿,叫上一起吧。”

如果谢奕不去,唐皇或许不会说什么,但他手下的那些大臣绝对会很不高兴。就算有谢道韫这个皇后在,谢家的子也不会太好过。

作为老朋友,桓温还是选择再扶他一把。

……

唐军大营。

燕国虽然投降了,唐国反而更加的谨小慎微。毕竟这是十七八万军队,一个不好会出大问题。

没投降的时候对方是敌,敢有异动直接开炮就行了。投降之后考虑的就是收心,枪炮在犀利都没太大的用处。

不过还好,做思想工作是唐国最擅长的东西之一。别说各级政委,就算是普通的士兵耳濡目染之下也能叨叨几句。

文易抽调了五千主燕军大营,给他们做思想工作。

当然,光靠嘴说是不行的,还要有实实在在的好处。

这时候大米饭和罐的派上了用场。

两餐连油腥都见不到的燕军士兵,在‘美食’面前几乎没有任何抵抗能力,两顿饭下去大部分的抵触心理就没有了。

然后忆苦思甜、反思大会、批评自我批评之类的办法齐出,再加上公平分配土地,低税率等政策之下,没几天燕军就普遍被转化。

尤其是按户分配土地,简直是杀手锏。

从古至今,土地都是国最重视的生产资料,没有之一。可以说土地了骨子里,谁给他们土地,他们就能给谁卖命。

他们不光要接受投降的燕军,还要迅速接收那些土地,防止有豪强大户乃至军阀作

这个时候,燕军就派上了用场。

文易从中抽调一部分汉出身,改造又比较好的士兵,组成了保安团跟随大军行动。

他们的作用是唐军接收城池,他们协助治理。

战事进展的过于顺利,一时间接收工作反而让文易有些手忙脚,不得不派传旨给国内,把前几年培养好的官吏全部送到燕国来。

就在唐军上下忙作一团的时候,桓温、郗超、谢奕三前来拜见,梁贤也跟随他们一起返回。

得知自己老丈也一起过来,文易到没有觉得紧张不自在什么的,到了他现在的身份地位,只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