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未亡人蔡琰(1/2)
 转念一想,刘韬觉得真的没什么必要和对方辩论。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这年
主流的就是左氏儒,谷粮儒在汉代最先退场,然后是公羊儒,没有了对手的左氏儒,自然是一家独大的局面。 
关键大量的经学大师都治《春秋》,主要涉及的就是《左氏春秋》。
 真算起来,自己的老师卢植,严格来说都是左氏儒一脉,自己给公羊儒出
的行为,多少有些欺师灭祖的意味。 
但说真的,如果非要选择儒家,那么其实刘韬更看重公羊儒,同时喜欢荀子。这两个学派都是唯物主义,同时学说也很符合后世的价值观。
 “道不同,不相为谋……”刘韬摇了摇
,然后找到了《公羊春秋》,找个地方看了起来。时间有限,他不仅仅要看兵法韬略,各种对他有用的典籍,都不打算放过。 
最可惜的,就是没有墨家机关术,这是最遗憾的。
 “哼……”
校书有些不满,刘韬没有和她继续辩论下去,仿佛自己白说了那么多,多少有些气恼。关键是刘韬的态度,显然没有被她折服,甚至有些看不起她。 
从小跟随父亲读经,经学方面,她自认不逊色于父亲。若非如此,兰台令史,又如何会把她叫过来,担任校书?
俸禄当然也很重要,自从父亲到吴郡避祸,她被夫家休婚回家,用度方面就很拮据。好在泰山羊氏,看在与妹妹的婚约,帮忙照顾一二,一直被照顾,也很不好意思。
 想要做点什么,奈何
子的身份,能做的事
非常有限。兰台令史不仅是看重她的文采和对经学的理解,更多也是看着友
家里拮据,打算帮衬一下。 
“兄长,刚刚那个小吏,招惹到你了?”坐下的时候,旁边的张飞低声问了句。
“没什么,只是理念不同,有些冲突而已……你在看什么书?”刘韬好奇问道。
“大部分的书都给借了,就抢到一卷《六韬》。”张飞指了指身边的十多个竹简。
一部著作分为数卷,一卷里面数篇到十余篇文章。讨伐黄巾期间,卢琰找到《尉缭子》卷四的三篇,全卷有五篇,所以是‘残卷’。
虽然也是内容不全的意思,但和广义上,一篇文章少了一部分,或者中间哪里漏掉了一些段落,以至于无法之类的概念,是不同的。
张飞身边这十多个竹简,每一个一篇,加起来就是一卷的内容。说到底,一个竹简,除非编得很长,否则的话能写的字数,的确不多。
“哦,第几卷的?”刘韬很好奇。
 “第一卷……”张飞有些不好意思,这一卷是别
挑剩的,“文韬卷……” 
 “我了解不多,但我觉得文韬比武略重要。”刘韬想了想,“武略多打几场仗,谁都会,可文韬这东西,别
不说,你永远都不知道。” 
“那我可要细心钻研!”张飞闻言,当即也认真了几分。
 刘韬则是在旁边,把拿到的《公羊》摊开,然后开始迅速。原本他的
神有13点,似乎已经超过了一般
的水平,达到学霸的记忆能力。 
 后来机缘巧合,得到了一个宝物,得到8点
神加成,直接飙升到21点。过目不忘,他现在是真的能够做到。 
当然,真正达到这个程度之后,才发现过目不忘同样有不同的标准。一扫眼能记住,那当然是可以做到的。但一眼能不能看完,又记住了多少,就是难点。
 就说眼前这卷《公羊春秋》,全卷十一篇,每篇篇幅同样不少。简单看了看,第一篇就有七百多字,还是没有标点符号的
况。 
 每片竹片大概一指宽,大概可以写十个字上下,七百字至少八十片。卷起来,竹简大概比碗
大一些。若是三五百字的篇幅,那比玻璃杯也宽不到哪里,倒可以放
袖
中。 
竹片小,字自然也小,好在用的是隶书,看得不难,两三眼下来,刘韬已经看完一篇。
确认自己看完,于是卷起来放在一边,开始看第二篇。如此,一卷看完,不到三分钟的时间,还要算上摊开和卷起来的时间。
 “那么快?”当刘韬把东西带回去放的时候,
校书用怀疑的眼神看向他。 
 别
看书,细品之下,一卷书都能看一天。要背下来更难,估计能背个几篇,都非常难得。就那么一会,一卷书十一篇看完,并且拿回来,显然不合常理。 
 按照基本上的思维去思考,
校书怀疑刘韬,根本就没有认真去看书。 
 “都背下了,换下一卷继续背……”刘韬随
回道。 
 “????”
校书有些懵,都背下了是什么意思?字面上的意思她当然懂,可问题是,那么点时间,十一篇的书……背下来了?! 
 “那我要考考你……”
校书不信,于是打算测试一下。 
“你只是校书,而我是来看书的。”刘韬提醒道。
“正因为我是校书,所以不能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