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最初的改革(1/2)
各曹掾没有让刘韬等太久,第二天下午,陆续把统计出来的结果汇报上来,说真的,里面有多少水分,刘韬并不确定。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公田的亩数的确感
……”刘韬看了看汇报,“然而根据你们汇报上来的
数,每
耕种一百亩的土地……要不要我恢复井田制?”
春秋时期的井田制就这样,一
耕种一百亩土地,然后八个
耕种八块私田,围在中间的还有一百亩公田,用于供应封邑贵族。
某种程度也可以看出,为什么孔子提倡的井田制,一直没有办法再恢复。
当然,这和耕种模式也有关系。以前广播薄收,粗耕粗种,现在是
耕细种,耕种的模式和要求不同,以前可以随便伺弄一百亩田地的百姓,现在最多二十亩上下。
“大
,其实……”功曹显然知道,刘韬看出了端倪,不好糊弄,只能尝试解释。说到底,用归化胡
,是太守的重要财政来源。
“没必要解释,我很清楚,归化胡
,对吧?”刘韬随意回道。
在接见他们的时候,其实有考虑过,是否维持这个模式。凡事都有两面
,维持原样,那么每年都可以得到不少额外的赋税,以及更多的徭役,这些都不需要上报。
反正天下都要大
,只是目前秩序还没有崩坏,这意味着每年的赋税,该上
还要上
。能额外留下一笔,作为以后的储备,对他来说是有利的。
但问题是这玩意,显然不能吃独食。所以需要打点各县县官,少不得还要打点刺史。最后留下来的部分,估计还不到两三成,也就是赚个辛苦钱。
算了算,发现弊大于利,那只能朝着这些归化胡
下手。
想明白了,便缓缓说道:“我需要全郡归化胡
的名册,还有他们开垦的田地的
况。”
目前云中郡的归化胡
,大概有两个
况。一个是在这里住的时间长,所以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的。这部分土地,在县内是没有记载的,收上来的税赋,进的是都尉的
袋。
还有一部分还没有属于自己的田地,所以租种官府公田,或者给地方豪族当佃户的。这也是,为什么会出现,一个
耕种上百亩田地的
况。
一百亩田地里面,大概有五六个
在耕种,然后有户籍的只有一个。
“这个……属下其实已经准备好了……”簿曹犹豫了一下,把另外一本册子
了出来。
云中郡目前还存在的县,也就五个县,所以数据没有那么厚……原本刘韬是那么认为的,仔细一看,原来咸阳、成乐和武进三县,建制没了,却有不少归化胡
在那边生活。
然后就是云中郡的田亩数,至少提升了七成,那得多少土地是没有记录的?
把这些归化胡
的数量,还有云中郡本地的
数加起来,这边的
数一下子
涨到了四万
。这些归化胡
的数量,差不多有两万五千多……
刘韬真的在感慨,这些
是真的想要移民到大汉的,否则的话就这两万五千
动起来,哪怕青壮只有三千,也够各县喝一壶的了。
如此一来,自己的打算,也可以推行了!
“本官打算,以云中县作为试点,进行测试,然后允许通过测试的胡
,加
汉籍。”刘韬看向这帮曹掾,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这玩意不好直接全面推行,试点是很必要的,主要也是怕引起全郡豪族的反弹。
“只是……这是不是与律法有冲突?”看来刘韬,的确是触碰到了这些曹掾的利益,于是居然功曹壮起胆子劝说了句。
“通过测试的给予汉籍,通不过的,就维持现状,等待下次测试,或者等三代。”刘韬反驳,“汉律这样规定,只是为了确保没有隐患,测试的目的也是这样,相当于对律法的补充。”
“只是……”簿曹似乎有话想说,但被刘韬瞪了一眼,就乖乖萎了。
“我的决定就这样,记住,仅仅从云中郡这边试行。其他地方我不会
改,这点你们放心。我会照顾到你们的利益,但也请你们不要忘记,我才是太守。”刘韬看向众
。
曹掾就是曹掾,说到底就是小吏,正式的官身都没有,刘韬大可换个
来担任。没有立刻撤换他们,仅仅更换了贼曹和督邮,还是看在他们比较熟悉本郡事物这点。
另外还有,就是他们大多,来自本郡的豪族,可以理解为是一族的希望。撤换掉了他们,那么这些豪族对自己的好感度,估计就要下降了。
“是……”一众曹掾闻言,也知道刘韬是下了通牒,实在不好反驳,只能乖乖领命。
于是第二天,大量骑兵开始离开城中,朝着各个乡里进发。同时城中也有贼曹敲锣打鼓,宣布刘韬的决定。
“当真?当真只要通过测试,就给我们汉籍?”正在劳作的一个百姓,放下手中的工作,来到宣传的官兵面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