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191年大朝会(1/2)
拓跋力微从汗帐里面出来,直至离开,他才露出会心的笑容,自己的计划成功了。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一开始就没有认为,能够让步度根和大汉反目成仇。在他看来,步度根比大部分鲜卑
聪明,但同样他顾虑太多,缺乏
原勇士的勇敢。 
 拓跋部还不够强大,但他可以拉拢更多
站在自己这边。自己还年轻,可以慢慢等,直至牙齿和爪子足够锋利,才是露出来的时候。 
再说只要间隙足够大,鲜卑足够强,那么全面开战也是有可能的。自己可以趁机多找找,看看有没有什么强大的宝物……
这些步度根和刘韬都不知道,步度根只知道,现阶段的攻略重点是轲比能。而刘韬在发现轲比能一直没有反应,也就没有太在意。
于是时间一点点过去,新的一年到来。
 天气开始回暖,各地传回来消息,随着供暖设施开始普及,以及煤炉的应用,冬季老
和孩子死亡率明显下降。 
 这是一个值得振奋的消息,老
代表丰富的经验,而孩子代表着一个民族的希望。 
 剩下造成夭折的,就只剩下两个问题需要攻坚:孕
难产造成的死亡甚至是一尸两命;以及营养不良和疾病导致的早夭。 
也正是因为这两个目标很难,才能用‘攻坚’去形容。
 前者其实要解决并不难,专门建立
产科,并且每年投
经费,如何让
更安全的生产就好;但是后者就不行,除非彻底改善百姓的生活,这才是根本问题所在。 
“并州的春耕还要等半个多月,但是司州那边的春耕即将开始,希望户部能督促好。”刘韬看向户部那边。
“遵旨!”王允也知道这是例行公事,于是出列领旨。
 “工部,琉璃烧得怎么样了?”刘韬
代了几句之后,又开始向工部那边询问。把望远镜
给工部,并且告诉他们怎么烧玻璃,眼看都半年过去了。 
“启禀陛下,气泡的问题还无法解决,还在攻坚。”工部侍郎苏双连忙上前说道。
如果是传统琉璃,五颜六色外加气泡也没什么,甚至专门有‘品气泡’的说法。但的要制作出晶莹剔透的玻璃,那就没那么容易。
首先的除杂质,然后是去气泡,那就没那么容易。
 刘韬倒是知道《新石纪》里面,有介绍透明玻璃的制作方法,硅砂磨
,加
碳酸钙10%和烤过的水藻20%……最后加
铅就能制作成。 
 碳酸钙还好说,钟
石和石灰石就是,总能找到。水藻到底需要的是什么成分,刘韬也不知道,找
去进货,只是还没到。尝试用别的材料来进行,显然目前还在摸索阶段。 
结果就是暂时还没有摸索出来,反而各种琉璃制品出来了,用比较合适的价格卖出去的一批,补贴一下研究经费。
“不过,直接用大块的水晶打磨成望远镜的技艺,已经成功了!”苏双随即说道。
 这家伙,难道就不能一
气把话说完嘛?刘韬多少有些抱怨,不过总体来说还算不错,至少有一个办法,可以稳定制作出望远镜。 
“至少成本方面,估计要比直接烧玻璃制作望远镜,要高出百倍。同时那么大块的望远镜,并不容易找。”苏双补充道。
“可以考虑小一些的,比如说做成双筒望远镜……”刘韬想了想提议。毕竟后世除非天文望远镜什么的,大多都是双筒望远镜为主,也不知道是否出于这个考虑。
“这个也,这样可以稍微增加望远镜的产量!”苏双闻言立刻激动的回道。如果是双筒的话,那么的确没必要那么大,这样的天然水晶也比较好找。
“那就先制造一批这样的望远镜,保证各位将领,至少有一到两个这样的望远镜。”刘韬随即下令,成本姑且不说,提升侦查范围才重要。
以后有条件,每个斥候都要配备一个,这样可以走更少的路,看到更远的东西。
走的路短了,那么消息传递的速度也就提升了。在这个时代,时间就是生命线!
 礼部没什么事
,最多是一些祭天仪式什么的。皇帝在春耕的时候,也会带着百官下田种地,作为重农的表现。 
恩科是在秋季的时候开考,距离开考还有大半年的时间。
 然后朱儁还是那句话,需要扩军,刘韬点
表示明白,夏收之后就开始着手扩军。同时询问荀彧,扩招两万五千左右,是否可以。 
“若是夏收的粮食,达到预定的数值,那么就没问题。”荀彧出列回道,这个两万五千的数目,刚好卡在他的预设安全点上。
 偶然,还是说……不经意看了看郭嘉,后者神色无异……对,就是这货泄密了。真是
友不慎,要不
脆绝
算了? 
“冀州那边的粮食安全运输过来了吧?”刘韬追问了句,去年就说要购买粮食,后来袁绍查得严,所以打算借助冬季,偷偷运输过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