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 儿女已到上学年纪(1/2)
公元193年,汉维新二年,大汉国都晋阳皇宫之中。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文若,去年我们是怎么过的?”刘韬若有所思的问了句。
“不是很正常的过去了吗?很普通的工作,很普通的下衙,然后很普通的结束一天。”荀彧很疑惑,为什么刘韬会那么问。
 “不是,朕为什么觉得,好像去年又被突然吃掉了一样,回过神来已经过去了。”刘韬表
非常的纠结,是自己老了所以觉得时间过得快,还是这时间真的被谁给偷走了? 
 “或许是因为太忙碌的关系吧?”荀彧想了想,“毕竟从接管冀州和青州之后,一大堆的事
需要去做。战后重建,还有西域的开拓,甚至没时间在秋收后攻打燕汉。” 
 吏部那边是最大的阻碍,毕竟
手不足,这一年整个朝廷都是高强度运转。这意味着加班成了常态,刘韬都必须要经常加班。 
 于是回过神来的时候,时间一天天飞速的流逝,一年就这样一眨眼就过去,仿佛被什么
给偷走一样。 
 “也是,看来势力越大,需要的
手也就越多。如果去年把燕汉打下来的话,估计现在非得直接累死。”刘韬感慨道。 
“不,不会!”荀彧缓缓回道,“我们估计会提前辞官……”
“呵呵……”刘韬此刻也不知道怎么回答才好。看来自己的确是把他们压榨得狠了,集体辞官都搞出来了。想到六部尚书集体辞官的样子,刘韬都不敢想象下去。
“说起来,陛下,这次科举的考官名单定下没有?”荀彧询问,本身应该是吏部那边过来询问,不过那边很忙,所以拜托前来汇报的他顺便问一问。
“所以不仅过了一年,连科考的时间都到了啊?”刘韬突然反应过来,这时间也未免过得太快了!
 “陛下,不会您还没有做决定吧?”荀彧顿时满
黑线,如果有那玩意的话。 
“要不由扣除户部尚书以外的五部尚书来担任?”刘韬想了想,他才不会承认,自己的确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又是这样啊……”荀彧微不可查的吐槽了句,“陛下,卢尚书和王尚书年纪已经不小,估计无法负荷长时间的阅卷工作。”
“简单啊!”刘韬回道,“尚书没空,那就侍郎来担任呗!”
荀彧无语,果然还是把自己坑了进去……不不,户部似乎不在考官序列里面。
 想到这里,他不免稍微松了
气。 
 随即想到,最终结果传出去,估计其他五部尚书和侍郎,都要把责任算在他
上。 
换言之,不用担任考官,却要得罪其他五部……荀彧觉得这样压力反而更大了。
关键是礼部尚书荀悦是他兄长,如果和两个考官都来自颍川荀氏,也的确不像样。或许,这也是陛下没有让他担任考官的原因。
 索
得罪就得罪呗,反正户部得罪各部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了…… 
 作为掌管大汉江山钱袋子的部门,他们可没有少卡各部经费,甚至每次各部报上来的各种预算,都要审核再审核。几年下来,哪怕是公事公办,户部在六部里也是最没
缘的。 
 于是事
就这样个刘韬忽悠过去了,剩下的就留给六部尚书去
痛便是。 
“说起来,要不要顺便再办个武举?还是直接开军官学校好些?”刘韬若有所思,这个问题两年前就已经开始思考,话说去年真的没有被谁偷走过?
 军事院校有一定的局限
,那就是
学的很大概率都是军
家族子弟。尤其随着军
家庭越来越多的
况下,其子
很大概率也会从军,其结果就是军官逐渐被这些军
家庭垄断普通
想要晋升越来越难。 
 就算晋升,也基本上会成为军
家庭的
婿,或者妻子/儿媳
。 
 问题是就算开武举也没用,武举的意义就是在民间选拔优秀的
才,补充到军中。可没有从军,没有军旅经验的普通
,除非是天生学霸,天生神力,否则怎么可能考得过那些军
家庭出来的子弟? 
 “看来还是开学院算了……”刘韬叹了
气,最多考试的时候,规定一下录取的分数。 
 就如同科举考试一样,官宦家庭,或者军
家庭的子弟,录取分数提高一些。同时来自普通百姓的录取分数降低一下,提高普通家庭军官的比例。 
只是自己这一代可以做到,下一代,或者下下代是否能做到,刘韬不敢保证。
 说着,他拿出自己还在编撰的《大汉天书》,在里面把自己的感悟写下来。这个只是
稿,上面涂涂改改的非常凌
。这没什么,反正以后还要正式书写一份。 
 处理完一天的事
,刘韬离开皇宫,返回自己的宅子。 
记得好想去年六七月份左右,卢植就出面提议,迁都回洛阳。当时他表示会认真考虑,至少这是他第一次没有那么抗拒迁都。
毕竟洛阳已经修复得很不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