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章 六部官员调整(1/2)

维新二年,公元193年秋末,新生的大汉帝国,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官员调整。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三省之一的中书省,皇甫嵩提升为中书令,正式执宰。蔡邕,卢植和朱儁三为中书侍郎。只是相比蔡邕和朱儁,皇甫嵩和卢植逐渐走到仕途的尽

王匡和张杨为舍,严格来说王匡和张杨年纪都还年轻,很有可能五十岁左右就能成为中书令……不过明眼都看得出来,两从实权尚书调为中书舍,明显有远离政治核心的意思。很大概率,他们要在这个职位上养老。

能力不足是一方面,并非刘韬嫡系也是一方面。有这两个减分项,两的的仕途很难再进一步,就算适合的都死光……都未必到他们。

以下官职,按照各级官员的履历和功绩进行提拔,毕竟哪怕最低级的通事舍,都是从从六品上的,也不可能由新担任。

门下省方面,侍中二,分别是简雍和臧旻,很大概率而言,两这个职位,可能是要做到退休为止;门下侍郎两,但目前只有刘备一个,毕竟履历足够的实在不够。

刘备从礼部调出来,说到底还是走了刘元起的路子。刘元起在这件事上也很难做,以前对他那么好,现在突然冷淡下来也不对,最后硬着皮找到刘韬。

“最后给你一次面子哦!”刘韬很平静的说道,其实他早料到会这样。所以当初一开始就给刘备闲职,就是要让刘元起和他有个了断。

新生的势力,最大的问题就是大部分的履历都太短,而且刘韬又没有收编灵帝时期的老臣,是以高端的职位,有些必须空悬,宁缺毋滥。门下省也从皇室的管事机构,职权开始朝着总秘书处的方向发展。

同时也是在今年,增设内侍省,专门负责皇宫内部的诸般事务,为宦官办事机构。刘韬用宦官的时间并不长,所以目前这个任上,职位最高的,便是内给事钱福。

尚书省随着几位主官调动,也面临一次大规模的调整。

吏部尚书由王允担任,其实很多都觉得王允很适合担任吏部尚书,同时担任户部尚书那段时间,也是被折腾得不轻。

话是那么说,实际上王允本身是感觉卢植在甩锅给他,吏部工作其实更多……

吏部侍郎由原代郡太守傅睿担任,主动投降是加分项,能力也有。反正也不能让他继续担任代郡太守,最后按其履历,担任吏部侍郎。

原凉州刺史卢琰,担任刺史几年,考评一直为优,于是调回来担任吏部郎中。卢植升迁,开始等待退休,其实也算是给自己的这个儿子铺路。

户部尚书由荀彧担任,今年刚刚三十一岁的荀彧,直接当上户部尚书,却是所有官员之中最没有异议的,他的才能众所周知,也是天下公认的。

户部侍郎由张世平担任,当初的大商,如今的户部侍郎,让不少感慨万千。另外一个侍郎叫刘长的宗亲,四十多岁,最初在并州河内当郡丞,后来累功逐渐升迁。

任命他为户部侍郎,主要一则是汉室宗亲的身份,二则是他老实不多话。最后一点,便是这到底是大汉国库,总要有个自家在里面看着好一些。

当然,刘长自学数算,在这方面表现出不错的才能,也是他的加分项。

户部巡官,调卫兹过来担任,他也是商出身,对数字非常敏感。同时黄舞蝶和张春华也在户部这边打下手,大概两三年后,再酌调配,也可能正式成为主事。

两次科举录取的进士,也基本上是在户部和礼部两处任职。

工部方面,苏双提拔为工部侍郎,这个按照他的履历,提升为尚书还是有些困难。倒是三个郎中都已经齐全,其中负责屯田和农业事宜的,便是任峻。

同时刘晔也被调了回来,暂时担任工部员外郎。

礼部方面,荀悦为礼部尚书,这个没有改变,礼部侍郎由陈群担任。原本在礼部实习的黄叙,调到门下省任职,由吕玲绮代替他在礼部任职。

太上皇刘元起,依然担任宗正职位,反正就是有点事做就好。刘元起也自认自己还年轻,享受养老生活太早,又不想负责太多具体事务……没辙,谁让他是太上皇呢?

刑部方面,原本投靠刘岱的程昱,被调回中央,担任刑部尚书。至于荀攸,则继续担任刑部侍郎。本身刘韬有意提拔他为尚书,后者以履历不足为由婉拒。

这不奇怪,荀悦,荀攸和荀彧三,已经占据三部要职,荀氏也因此站在风尖,实在不适合继续出风。最后任命满宠为刑部郎中,作为才储备。

兵部方面,刘韬本来打算调贾诩为兵部尚书,后者也是婉拒。最后刘韬没有那么便宜他,任命他和郭嘉为兵部侍郎,陈宫为兵部郎中,实际上主官还是贾诩。

贾诩拒绝了一次,第二次实在无法拒绝,只能乖乖接旨谢恩。主要还是扣除朱儁之外,刘韬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