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兵临荡水(1/2)
姚弋仲率两万羌退回了邺城,引起了邺城一阵巨大的慌
。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邺城为石赵第二都城,历来是冀州的繁华之都。近年来,石虎刻意把百姓往邺城一带驱赶,加上羯和杂胡大都聚居在此地,故此邺城内
都达五十多万
,其中羯
二十余万,杂胡十余万,汉
也还有二十余万。
若论,邺城可谓河北第一城。故此历史上的冉闵,发布屠胡令的时候,胡虏因此而丧生二十余万
。
此时镇守邺城的,是石虎的第九子石遵。石虎诸子之中,石遵和石斌两都是被文武百臣所看重的,石遵熟礼乐教化,石斌懂军事统兵。石斌已在东燕城之战中被司马珂所杀,石遵也成了石虎诸子之中的佼佼者。当初石宣谋反被斩的时候,石遵为太子的呼声其实最高。只是石虎最终还是选择了年纪最小的石炳,这样就不用担心他还没死,太子就迫不及待的想要篡位了。
但因石遵确实在诸子之中较为出色,故此石虎将镇守邺城的重任给了石遵,也算是对这个儿子的一种补偿。
石遵此刻只有三十岁不到,但是相对其他诸子来说,在羯的心目中威望却是最高,故此邺城在其手中还算安定。
当石遵得知姚弋仲的两万羌在枋
一击即溃,而且恶退近百里,过
都不
,心中终究是有点疑惑。毕竟姚弋仲也算是能征善战的老将,就算司马珂的兵锋再盛,也不至败得如此之快。不过他只当姚弋仲在东燕城一战被司马珂杀得吓
了胆,倒也没想到姚弋仲已经起了自保之心。
得到司马珂北伐的消息之后,整个邺城心惶惶,很多胡
都纷纷整理行装,准备往北撤逃。而邺城内的汉
百姓,却已经开始悄悄的弹冠相庆。毕竟连西羌大都督姚弋仲都望风而逃,这场战争还能有什么悬念。
石遵终究是石虎诸子中的翘楚,当即出动兵马,全城戒严。先是斩杀了一些准备撤逃的胡,随后又捕获了一些暗中聚集在一起密谋与晋军里应外合的汉
,迅速稳定了局面。
随后,石遵亲自披上铠甲,手执宝剑,纵马在城中巡视,稳定心。又点领了邺城的驻兵三万余兵马,亲自在邺城南门阅兵演武,激励羯
的士气。
邺城的三万余兵马,其中骑兵八千,步卒两万五千余,其中七成是羯
悍卒,三成是杂胡。由于在过往的战争之中,汉
士卒屡屡出现叛逃,乃至临阵倒戈的现象,石赵的军马已经不再启用汉
为兵,只是驱使其作为夫役协助运输粮
辎重,做做工匠等后勤事务。
这样的兵马,虽然只有三万余,其实战斗力也是极强的。尤其是羯
都知道司马珂不留他们活
,更加激发出满身的凶悍之气,准备与晋军誓死一战。
石遵知道,若是一味坚守城池,则会被司马珂将邺城围困住,届时羯将陷于极其被动的地位。因为邺城的
实在太多了,司马珂只要守个两三个月,邺城就得断粮,不战而败。所以唯有主动出击,才有胜算。
于是石遵亲自挂帅,令姚弋仲为副将,准备率四万由羯和羌
组成的赵军前往
迎战晋军,只留下弟弟石琨率一万兵马镇守邺城。
就在石遵即将出发之际,从北面又传来了好消息,张貉所率的五万援兵也已抵达邺城,如此一来整个邺城地界的兵马,便已达十万,若是算上辅兵和夫役,可达十五六万
,可谓兵强马壮。
石遵和张貉两商议之后,为确保邺城的安全,决定以石琨主将,鹰扬将军刘宁为副将,率两万兵马共同镇守邺城。
计议已定之后,石遵、张貉、姚弋仲和张沈等,共率八万兵马,直奔
而来。
抵达之后,张貉与姚弋**率六万兵马镇守
城之南的
河北岸,阻挡晋军北上,而石遵率两万兵马
城,居中策应,同时负责保障张貉姚弋仲所部兵马的粮
辎重等后勤保障。
六万多兵马沿着河北岸一线排开,连营十五六里,准备迎战晋军。
………………
南面地界,
河。
此时正是汛期,河水涨,河床最窄处也宽三十余米,虽然浅水处不过几尺,但是最
之处达一两丈,而且
浅不一,想要涉水过河很显然不现实。
于是这条小河也成了晋军和赵军的的攻防点,两军隔河相望,分别驻扎在两岸而对峙。
但是晋军的气势明显不如对岸的赵军。
对面的赵军六万多,外加辅兵和夫役近十万
,在
河北岸设下了水寨,连营十余里,旌旗如云,甲衣如雪,一眼望不到边。
而南岸的司马珂,则连同辅兵也只有五万多,设在河岸一带的营寨,不过六七里,只有赵军的一半。
咚咚咚~
呜呜呜~
一阵冲天的战鼓声,还有连绵不绝的号角声,从河对面传来,在
河的上空激
着,似乎连河水都随之
漾了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