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签契约,分田地(1/2)

“咱们是来屯田的,管好自己就行了,管别做什么?”有个中年流民冲大家招了招手。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胡三哥,听好多说,此间屯田都是按照官六民四来分配,咱们劳作一年,留到手里的仅剩四成,如何养活一家老小?”

那被叫做胡三哥的流民显然是这帮里领的,他叹了气道:“当今天底下也就皇帝这里在屯田,有四成总比一成都没有强吧。

只要有田地,咱们便好好耕种,别像那两个一样,浮于事,要饿死也是先饿死他们。”

“那倒也是,咱们快去,去晚了,好田地都被别占了,”身边流民们纷纷点

他们这些都是从淮南赶来的。

占据淮南的袁术骄奢逸,根本就不顾念底层百姓的死活,其所治下的百姓们,子过得苦不堪言,饿死的大有在。

当皇帝的《励农诏》传至,他们便立即携家带,扶老携幼,投奔许都而来。

但是到了许都一打听才知道,这里屯田竟然要缴官府六成,而且只选有劳作能力的屯田民,剩下垂髫儿童,耄耋老者,均不在列。

这条件也太过于苛刻了。

商量了一下,苛刻归苛刻,但他们既然都已经来了,也只能硬着皮接受。

谁想当时接待他们的官员又一句话把他们支到了这里,让他们耕种天子籍田。

这帮流民更担心了,既然是天子籍田,恐怕盘剥的更厉害吧。

据说连袁术那一方诸侯每都纸醉金迷,皇帝比袁术要大的多,生活自然更为奢靡,不剥削百姓,用度从何而来?

他们却不知道,眼前田地里那挥汗如雨的青年,正是当今天子。

随着指引,顺田间小路前行不过三五里,路边临时扎了个简陋的帐篷,里面坐着一个官员模样的

“使君,我等是从淮南赶来,参与屯田的,”胡老三代表众,走上前恭恭敬敬的道。

那官员正是韩浩,他也是于农事之,且一直在替刘平管理民政,如今作为羽林郎将,既然皇帝和刘平在田里耕种,他便一边率军暗中保护,一边帮刘平管理籍田。

“坐吧,”韩浩轻轻拍着身前桌上的几张纸道:“既然你等前来屯田,我要与你签订一份契约。”

胡老三疑惑道:“这是何种契约?”

“你等可选一识字的,自己看看。”韩浩说着,把身前的纸张推了过来。

“我便认识几个粗浅的字,”胡老三拿起纸张,艰难的读了一遍,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表

随即又细细读了一遍。

他边上的众乡亲看着他的表,越看心越凉。

普通百姓一提到契约就会想起卖身契之类的东西,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官员与百姓签契约,多半没什么好事。

“胡三哥,这上面到底写的是什么,是不是很刻薄?”

“这大概是卖身为之类的契约吧,要是实在太苛刻,不如胡三哥带领咱们再回淮南吧。”

“收成按官四民六分配,这是真的?”胡老三没有理会乡亲们,反而问韩浩道:“而且以户来算,按给我们租种田地,一租就是百年?”

其实官四民六的分成也不低,只不过有外面的官六民四作比较,已经算是很低的了。

众乡亲听了,一片哗然,这听起来好像比外面传言宽容的多啊。

首先,分配比例是倒过来的,民拿大,官拿小

其次,田地一租就是百年,那跟把这些田地白给他们了有什么区别?

毕竟谁能活到百年之后?

一帮七嘴八舌提出心中疑惑:

“按给我们分配田地,孩童算不算?老算不算?”

“给我们分了田地之后,是不是我们想怎么种便怎么种,官府不加涉?”

韩浩指着契约,笃定道:“这上面白纸黑字写着,无论男童童,老翁老妪,只要家里有出气的,每均可分得十亩田地。

至于田地分给你们之后,你们如何耕种,官府一概不管。

只不过,将来分成却并非一成不变。

如若每亩地产出三石粟米,按官四民六分配。

若低于三石,每低一石,则每亩多官府一钧粮。

若高于三石,每高一石,则每亩少一钧粮,以此类推。”

刘平当时就琢磨,虽然籍田上地广稀,但是也需要鼓励大家多产出粮食,亩产三石粟米是汉末平均水平,产出越高,虽然看似有所减免,但是实际上官府收到的粮食反而更多了。

韩浩继续道:“另外,官府鼓励大家垦荒,开辟出荒地所产出之粮,官府只征收一成。

这下都听明白了吧?听明白了就赶紧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