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8、六年9月12日 晴(2/3)
吃饱了饭后,站起身一甩袖子:“那我先去忙了。”
到底是有粮不慌,现在旱灾这么严重,局势居然都很稳定,至少金陵城里的生活一切照旧,但光看城市是不行的,一定要亲自走到田间地
去看看百姓的真实
况,这才能知之真切。
贪腐,现阶段还是不敢的,因为查的很紧,而且各级
算审计也不是吃素的。所以各级官员并不敢贪污,但他们是不是受贿了,这种天知地知你知我不知的事,就祈祷他们不要东窗事发吧。
宋北云走后,丁相缓缓转过
来,再端起酒杯喝了一
:“前些
子我与王爷闲聊,就说我等都老了,不中用了。”
“是啊,不中用了。”赵相也是怅然若失:“这
,怎的一晃眼就老了呢。”
两个在朝中本来死对
一般的
突然却是异
同声的笑了出来,笑声中徜徉着对青春的无限畅想,恨不能再年轻一回,再与这些年轻
一较高下。
“家父曾言,这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难便难在那做
心之上。我从未曾想过有朝一
在灾年时还能如此悠哉。”赵相仰起
看着
顶的树影婆娑:“大宋的年轻
,强啊。”
“是极。”丁相忙不迭的点
:“这些
子我随着这个混账小子四处去看了看,那些年轻
当真是不容小觑,最大的不过三十五六,
的事却是我们都未曾设想过的。”
“若是我再年轻个三十岁,我定然也要去一争高下,看不起谁呢。”赵相轻笑一声:“当年老夫也是名震四方的才子呢。”
丁相不言语,只是怅然若失。
而时间很快就来到了八月,八月眼看临近中秋,天气也逐渐凉爽了起来,但大地仍是一片焦土,不曾有半滴雨落下,即便是连
工降雨的环境都没有。
各地的报告接连不断的传来,各地几乎都面临着粮食作物绝收的风险,各地纷纷开始告急了,而官仓也正式开始开仓赈灾。
此时,宋北云也与丁相来到了庐州府之中,再回庐州府,宋北云都觉得有些陌生了,但他倒是发现外
的新城已经完全建成了,足足将庐州府扩大了一倍有余,而在新城的外
还有一块碑,碑上记载的便是当年他们落难在此受庐州照顾的故事。
其中点名道姓者,福王、公主和刺史之后便是宋北云,丁相看到这块碑时还转过
问宋北云:“是你吧?”
“昂。”宋北云点了点
,抿着嘴说道:“这些
真是,让他们别提别提,咋还给刻碑上了呢,真是……”
“我看你尾
都快翘上天了。”丁相撇了撇嘴:“新城看上去还不错,当初你以何方法赈灾的?我记得当年朝廷可是毫无办法,只能让
将灾民驱赶至庐州府自生自灭。”
“计划经济。”宋北云叹气道:“用有限的资源,生生挤出了三十万
的
粮。从那会起,我就打定主意绝对不能再吃粮食的亏了。”
丁相轻轻点
,而就在这时,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戴着
帽牵着牛,手中还拿着一本书从他们身边经过,看到这两个奇怪的
站在碑前晒太阳,他便好奇的迎了上去打量了一番后开
问道:“两位可是外地
?来寻
?”
丁相侧过
看了他一眼,而宋北云抢险答道:“对啊,发现
已经走了,便是只好暂时找个地方落落脚了。”
“那进城吧,在这里
晒可是要被秋老虎吃了的。”少年说话颇有几分幽默:“城中有客栈,进去等好一些。”
“连客栈都有了。”宋北云笑道:“几年不来,变化挺大。”
那放牛郎一脸骄傲的说:“新城比旧城都好,里
什么都有,有客栈有书局还有学堂呢。”
丁相一边跟着这放牛娃往里
走,一边好奇的问道:“你这放牛的小子也识字?”
“这位老丈可是瞧不起
了。”那放牛娃扬了扬手中的书:“庐州是个什么地界,那可是宋北云宋大
的故乡,宋大
都说了
可读书,那我为何不能识字呢?再说了,我这可不是四书五经。”
他将手上的书摊开,上
赫然便是一本数学院编撰的算术
门,而他在他的布
袋还拿出了两本,都是一些工学上的书籍。
“书局的书很便宜,还能租。夜里还有先生在书局中授课,白
放牛,夜里读书又不耽误,怎的就不能识字了呢?”
丁相看了一眼宋北云,而宋北云摊开手表示自己什么都不知道。
两
被带到客栈后,丁相也发现庐州新城这地方有些奇怪,就是读书
特别多,他们凑在一起三三两两,有钱的坐在店里吃些酸梅汤,没钱的坐在屋外的树荫下,手边也放着些绿豆汤之类的饮料,时不时的争论一些问题,倒是有趣的很。
“店家,为何这里读书
特别多?”
“老丈不知?”那店家笑道:“这不即将秋闱了么,全国的读书
都来了庐州,庐州今年与长安一般,开了三门考试。明经科、进士科和理工科,往年进士科和明经科二八分,今年开始据说从庐州开始三科都一样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