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集 第四章 新皇登基(6/8)
而在原有的制度限制下,户部的税收似乎越来越可怜,而商部不仅有从商的各类税收,还有着越来越完善的体系。
更可怕的是几乎聚集了大明富甲一方的有钱,朝廷有事只要振臂一呼,钱财就滚滚而来。
在津门之战中,何曾听过恶鬼营和太子坚守的河北有钱粮短缺的时候,商部越来越可怕的实力可见一斑!不过对于商部的现状,很多都看不明白,看得明白的也会装糊涂。
这个许平太子时期一手组建的可怕机器,本来应该是最为受宠才对。
事实上,商部现在的内部斗争还在持续着,过了那幺久,新的尚书选依旧没有出炉。
在这个问题上,很多官员都不只一次上奏询问,不过许平也没给他们明确的答复。
欧阳家,欧阳寻掌管整个商部有一段时间,可以说是根柢固、极有威望。
再加上儿子欧阳复是许平身边的大红,论起战功也是让
称赞。
照理说,以这样的背景应该是尚书的不二选才对。
即使是他官居首位,其他就算有抱怨,却也没理由反对。
但从另一面来想,张庆和是商部的第一代领袖,在最艰难也是所有都无法理解的时候,与赵铃一起创建了现在炙手可热的商部。
当时困难重重,每走一步都是如履薄冰,后来不幸殉国,更是被追封为忠国公。
长子张启华是太子门生出身,又执掌商部内税收最为庞大的教思坊,一时之间也是风正盛。
再加上陈百万横一脚,在献出百万家财后接手了不少皇家嫡系的生意。
在他兢兢业业的打理下,盈利一天比一天高,皇家商号的商品也渐渐成为顶级贸易的代表,而且关于通关贸易的流程和监管也在一步一步地完善。
虽说在背景上比不上其他两户,但自身家财雄厚,再加上沿海地带其他商贾支持,在实力上一点都不逊于其他二族。
「商部倒是够的!」刘占英感慨着,虽说对这些事他并不是很在意,不过连
来听着市井的流言蜚语,也知道商部三巨
表面上虽然很融洽,但暗地里可是斗得水
火热,这已经可以说是公开的秘密了。
商部迟迟没有当家的,这个不稳定的现象让很多
都摸不着
脑。
但不少明眼都看出其中的端倪,并不是没有适合的
选,而是许平暂时不想结束他们之间的战争。
因为三巨的斗法,基本上都是在寻求政绩上的突出,而带来最大的效益就是银两越来越多。
他们心里也明白,在京城里,那种背后捅刀的招是不能用的,更不能用太过激进的手段,免得落下话柄。
所以不管他们怎幺斗,实际上受益最大的还是许平。
商部的税银一直不受户部管辖,也就意味着许平有权力对这些钱任意分配。
而三家之间的斗法不只是在一些政绩上那幺简单,整个大明被牵卷进来的富商已经不计其数。
在财力的拼杀上,数字到底有多厅大,连他们自己都感觉有点冒冷汗了。
张伯君缓缓说完,不由得感叹道:「商部的真是财大气粗,现在家底有多少银子谁都不知道。
新的禁军集合时还缺二十万两银子购置军资,罗培安那铁公借
国库没钱,银两老是拨不下来。
皇上只是随责怪一句,商部二话不说就拿出四十万两。
据说还不是商部的税银,而是他们的私银,由此可见三家的斗争已经到什幺地步了。
」所有的况都说完了,朝堂上几乎没有势力可以明目张胆地抗衡皇家权威。
而太子门生也开始崛起,穿在朝堂的各个角落,看似资历浅薄、态度谦虚,但也渐渐被分化为几个派别。
孙正农、杜宏、洪顺,这里面有哪一个不是狡猾得狐狸都自愧不如的角色。
尽管他们现在的官位都不高,但谁都清楚后必定也是位高权重,所以没
敢去招惹他们,反而牵制不少朝廷上的老臣。
剩下的问题只有一个,兵部。
自古以来,这个号令天下雄兵的兵部,一直是象征着血腥权力的典范,但是自从纪龙这个原尚书叛之后,就一直没有新的
选。
不管是朱允文还是许平,似乎都对这个从不过问。
表面看起来是不想再提携一个新的尚书来掌管雄兵,但明眼一看就知道皇家的心思了。
兵部尚书一直是皇家最为忌讳的,稍有差池立刻就会引起大祸。
既然如此,朱允文直接不委派兵部尚书,而是自己掌管所有的军政大事,把兵权牢牢地掌握在手里。
这样一来,只要把钱和大军都紧紧地握住,就算其他想造反,也都没有那个实力了。
「咱们大明的皇上啊……」张伯君不由得感慨道:「个个都是圣心独裁,新皇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