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要不咱去庙里拜一拜吧(4/5)
。
因为贪婪,所以有了求知欲、有了对世界的探索的渴望。
因为怠惰,所以有了对新科技、新能源的追求,有了更简洁、更快捷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的渴望,由此衍生了高效率的工作与学习。
因为傲慢,所以对不堪目的事
有了偏见,有了所谓的自我矜持与身段,有了优雅与高贵。
啧,当然,这并不是圣经中对于这七项原罪的正确解释。
不过…这种断章取义类的说法,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却能让更多感受到共鸣以及赞同。
举个栗子,参考着现代拿小说里的内容猛吹纣王帝辛的功绩这件事就足以窥伺一二。
学者有争议的部分不过在于他是否有像史书中记载的那样过于荒唐,并非是他其实是一位千古明君。
征蛮夷、主力军等等,无非也不过是一些片面的历史资料。
所谓记载历史的甲骨上,对比纣王之前几代商王,他们甲骨上多记载了战利品和抓了哪个首领,而纣王的只记载说我出征了。
这其中的胜败与否、记载如此潦的原因、真相,无从得知。
历史学者都没有撕明白的事,评论区中的高赞评论却都像是穿越归来的史学大家。
拿封神的设定来和正经讨论历史,以营销号里的描述,断章取义的来抨击和自己意见相驳的对象。
更有甚者说史书里面记载的都是虚假的。
那……什么野史记载的是真的?
周瑜死后化名黄月英嫁给诸葛亮?
像这样的野史吗?
嗯??
总的来说,看着这帮的评论,李子千就很微妙。
昏庸无道的君王其实是一位默默付出的贤明之,这个反转于吃瓜而言,虽然是很有趣的,但是…历史终究是需要实际记录与史书、证据去考证的。
想到这里,李子千就难免又想起来前段时间的某个新闻。
律师死亡。
因为是律师,所以他肯定心黑,两面吃钱,他死有余辜。
但实际上的真相呢?
真相被澄清的时候,讨论的热度却远没有最开始谋论时火热。
同类型的还有某位央视的主持。
黑料一经出现,所有的都觉得,衣冠禽兽。
但真相大白的那一天呢?
没有在乎。
清廉高僧必有贪婪本心,僧侣和尚必是反派角色,儒生必是伪君子等等。
小说里出现这样的角色,李子千是可以理解的。
因为反转能够心,快速的让角色立起来并充满着矛盾
,作为配角也能迅速的开嘲讽、拉一波期待感。
但,拿着小说中的内容去抨击真正传统意义上的历史、儒学、高僧、抨击真正为大家服务的对象的时候……这帮的脑袋真的还健在吗?
嗯,很微妙。
不对,我不过是刚到图书馆、翻开可本第一页还没开始看,为什么思维就又跑偏了。
李子千:……
。
溜号和思维放飞这种事,实在是在写小说之后养成的一个基本上无法克制的坏习惯。
可好,也可坏吧。
想到这里,李子千又双叒叕跑偏了一下。
说到写小说,他又有了很多的感慨。
求同存异,是世间的常态。
现实与思想又不是所谓的数学公式与定义,永远都只会有一个标准答案。
因为写小说,所以会收到很多的书评,也会看很多的评论。
有时候,书中主角产出的价值观,又或者是在写书的时候不经意间夹带的私活,就会引起大量的评论。
嗯,很多时候,都不是什么好评论。
啧。
如果网络对骂可以在现实中展示出来的话,那想必已经是血流的场面了。
和那帮对
的时候,对线强度其实是不亚于在厕所和
拳对线的。
反正,他们都有理。
你去直接nmsl,他会说你没素质,说你
身攻击,说你是垃圾作者没有职业素养,做这行的就是活该被骂的,没有准备就别吃这个钱。
去摆道理,说了一大堆,他来了一句,你急了。
但。
讲道理。
现实生活中,于李子千而言,谁特么的真的惹他不爽了,他就拎着家伙上去揍了。
那帮拎着键盘的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啊?
敢打、敢骂现实中的,在网络上跟他们摆一些道理、说些事
、来两句就是急了?
呵,可是笑掉大牙了。
除去这种,每次上推荐翻评论都会让自己血压飙升的珍奇物种以外,李子千偶尔还得处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