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能吃的鬼笔菌(1/2)

回老宅,李师傅他们已经开工了。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一台搅拌机嗡嗡转动着,在和砂石水泥。这些砂石水泥用来修葺和加固塘边……

陈放爸爸也在活,加固塘边,看陈放停好车过来:“庄老板刚才给我打电话了,他先要两斤屎菌,每斤150块钱。”

“那不叫屎菌,叫红鬼笔。”陈放纠正道。

陈爸笑了两声。

红鬼笔,红鬼笔,也有地方叫长虫花。

当地的鬼笔菌大概有两个种类,一个是竹荪,基本只长在竹林里,有一定数量,但不太多。还有一种就是红鬼笔,竹林有生长、山林里面也有,最多是在竹林和落叶林的汇地带。

红鬼笔菌伞上有黑色粘,清晨时分那些粘还不是臭的,找到红鬼笔,直接去掉菌伞即可。能闻到明显臭味的红鬼笔,通常在十点过后和下午了,闻起来有明显的臭味儿。那些臭味还招惹苍蝇、虫子……

其实红鬼笔只要没有生虫,菌杆完好的,那就能吃。

闻起来有点臭,但它比很多野生蘑菇都好吃,味道也非常特别,吃起来香酥脆,感非常好。

这东西很补,夏天用红鬼笔炖,吃过后浑身发热,大汗淋漓。

鬼笔一词唐朝就有了。

明朝李时珍《本纲目》‘土菌’也有记载:‘藏器曰:鬼笔生粪秽处,如笔,紫色,朝生暮死,名曰朝生暮落花。’

陈放家里有药书,小时候爷爷给他红鬼笔是朝生暮落花,多半就因为家里的《本纲目》。但大竹村的红鬼笔,基本可以肯定不是《本纲目》里记载的朝生暮落花。

红鬼笔并不生长粪秽处,但笔,下午的时候,看着确有几分红紫色。

红鬼笔生长条件很苛刻,只长在原生态竹林里,山林中,竹林和山林汇的地方。

由此可以判断红鬼笔就是红鬼笔,并不是朝生暮落花。

但红鬼笔和朝生暮落花属于同科,样子也很相似。

刚才在屏顶度假村,陈放见了度假村的药膳师傅,和他聊起了红鬼笔。

红鬼笔在农村不算稀罕物,但也不多。红鬼笔能吃,却不是所有地方的都吃红鬼笔。就像见手青那种牛肝菌,也不是所有地方的都吃。

将红鬼笔当做食物的地方很少。

整个云溪镇,吃红鬼笔的,估计也就大竹村了。

早些年陈家做的是藏茶生意,陈家有个走马帮,拖着茶叶到处卖,或以物换物……大竹村老几辈的,都是老陈家的佣。跟着走南闯北,能见识到很多不同的风土

反正陈放爷爷还在的时候,他们家经常会弄一些红鬼笔吃。但爷爷走了后,陈放这些年也一直在上海,也好多年没吃过红鬼笔了。

“不管屎菌还是红鬼笔,那东西味道虽然不错,但不能多吃。”陈爸道:“我明早和你一起去屏顶度假村,将那个东西说清楚,吃太多,容易出问题。”

屎菌虽然不是什么都能吃的,但吃多了,也没事儿。”一起活的二叔嘿嘿笑着,看着陈放,道:“就比如你,便不太适合多吃。吃太多了,难受。”

“呃?”二叔开车了,自己有证据。

其他也笑了起来。

张晨一连迷茫,屎菌?能吃?

那东西,菌伞一团湿屎一样的粘,臭的,那东西能吃?

“什么意思?”张晨小声问。

红鬼笔在他们这个地方真挺多,只要去竹林,经常可以看到。在大竹村,有些家庭一直将红鬼笔当做补品,但有些家户,并不吃那个东西。

“红鬼笔补肾,壮阳。”陈放道。

“真的假的?”

“不信问你几位叔爸。”

“哈哈哈……真的,你小叔就经常吃。”二叔大笑道。

“滚你的。”小叔不好意思了,道:“吃太多也不好,家里那位受不了。”

这小叔,闷骚的不要不要了。

“爸,您说红鬼笔能打开市场不?”陈放问。

“应该可以。毕竟味道是真不错,也是真有效果。”说道这儿,陈爸也露出几分不好意思:“现在的都喜欢吃个稀罕,应该有市场。”

云屏山度假村挺多,去耍,小住一段时间的,也有挺多。吃个稀罕、稀奇,应该不少愿意花销这笔钱。毕竟去那些地方小住的,手上也不差钱。

“明天验货,确定我们当地的红鬼笔能不能吃。要是能打开市场,那咱们村子都能得到好处。”陈放说:“要是打开了市场,咱们村的红鬼笔要保证价格哈,不能卖便宜了。”

“那东西数量也不多,就是碰运气才能捡到,想炒一盘都得费半天功夫。”李师傅说:“150块钱1斤,没什么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