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儒与道(1/2)
儒家学说最大的痛点之一就是他们推崇三代的王道,却不得不面对现实中的帝制。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一心想重现禅让的圣贤治国,最后却被王莽篡汉的禅让大戏狠狠地打了脸。
面对轲比能的疑问,荀恽也无法回答。
见荀恽窘迫,轲比能自知失言,连忙解释道:“侍中见谅,我不是非议圣贤,只是想从圣典籍中寻求解决之道。”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而且很急。”
“哦?为何如此之急?”荀恽勉强恢复了镇静。
“原上原本是强者为尊,有点类似于你们汉
所说的禅让。后来慢慢的就变成了兄弟相传,现在又变成父子相传。只是有
觉得父子相传好,有
觉得兄弟相传好,还有更多的
希望延续之前的办法,谁的实力强,谁就做
原之王。想法不一,自然就有冲突。”
他叹了一气。“说句冒昧之言,若非如此,纵使天子英明,荀将军善战,恐怕也无法令我鲜卑俯首。想当年檀石槐大王在时,鲜卑东西万里,数十万骑,战无不胜。即使是檀石槐大王逝世,若能顺利传位槐纵,而不是兄弟相争,也不会……”
轲比能突然醒悟过来,连忙闭上了嘴。
荀恽却听得好奇。“槐纵是谁?兄弟相争又是怎么回事?”
轲比能犹豫了片刻,一声长叹。
“槐纵是檀石槐的长子,很小就随着檀石槐大王征战,与檀石槐大王麾下的大将关系极好,原本是最理想的继承。但鲜卑当时还没有父子相传的制度,有一些
觉得他们也有机会争夺大王之位,但他们又不敢正面与槐纵为敌,就撺掇和连争位。”
荀恽听得津津有味。他对鲜卑了解极少,还是第一次听说这样的事。不过他对这样的故事并不陌生,中原朝廷有很多类似的例子。
废长立幼,往往是内的根源。
“和连用兵不如槐纵,却擅长谋,最后
死了槐纵,却也让鲜卑从此不和,各部互相争斗,伤亡惨重。”轲比能摇摇
,眼中尽是无奈。“英雄皆横死,剩下的都是小
。若是槐纵不死,何至于此?”
“所以你们现在也想学我大汉父子相传么?”
轲比能皱着眉,沉默了片刻。“依侍中之见,父子相传是不是就能解决这个问题?说起来,和连虽不是长子,却也是檀石槐大王的亲生儿子。”
荀恽眼珠一转,明白了轲比能的为难之处。
如果推崇父子相传,那轲比能就永远不得能上位,因为他不是檀石槐的子孙。
如果不推崇父子相传,轲比能就算成了鲜卑大王,也无法保证子孙受益,因为他的子孙未必也和他一样强。
不得不说,这的确是个难题。
实际上,大汉的帝位传承也这样的困境,反而是儒家推崇的禅让更合理。
唯一遗憾的事,因王莽之事,禅让制度已经成了禁忌,远不如天命、气运这样的理论来得温和。所以天下大,很多
都在说大汉的火德将终,纷纷以土德自居,却没有多少
提禅让。
荀恽觉得这个问题很复杂,不好回答。
他只能对轲比能说,我才疏学浅,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你这个问题。容我回去想了想,再请教一些,以后再给你答复。
轲比能有些失望,却也能理解。毕竟荀恽也只是一个刚刚弱冠的少年。
——
十二月中,张鲁的使者赶到了行在。
刘协命荀恽去迎接,先安顿他们住下,了解一些基本况,以便应对。
除了刘协的意思之外,荀恽也接受了荀文倩的委任,想了解一些养生驻容的道法,所以特别用心,态度非常热。
张鲁的使者数不少,总共有十来
,以道士王稚为首。
王稚名声不显,但身份极高。他是第一代天师张陵的嫡传弟子,比张鲁还有高一辈。他年过七旬,但从小修行,所以气色极好,看起来也就是五十出的模样。
得知荀恽是荀彧之子,荀贵之兄,王稚非常热
。和荀恽说了一些秘不传
的道法后,他表示他们才是天师道真传,张角是偏门,搞黄巾那一套就是为了贪图
间富贵,根本不知道道法真谛。
听听他们三兄弟的称号,天公将军,地公将军,公将军,这是修道之
可以自称的名号吗?
张鲁就不同。他不为间富贵,也没有世俗的野心,只是保境安民而已。
荀恽对王稚印象不错,聊了一阵后,让他们安心等候,随即向刘协汇报。
刘协听完荀恽的介绍,顺问了一句:“长倩,你觉得应该如何对待天师道?如何对待张鲁?”
荀恽不敢怠慢,斟字酌句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从使者的数量和王稚的身份来看,张鲁的确没有割据一方的想法。汉中一郡,户有限,又夹在关中和
蜀之中,也没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