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九章:学生与大明(2/3)
天下的百姓,阁老再做几年吧,等三五结束之后,阁老再退。”
 皇帝都把社稷苍生搬了出来做挽留,杨士奇犹豫再三,还是艰难开
婉拒:“陛下隆恩厚
,臣愧不敢当,但臣确实常感能力有限。” 
“改革不能激进,这话当年还是阁老您给朕说的。”
 朱允炆突然开
,替杨士奇回忆道:“十五年前,朕上位之初,欲大刀阔斧改革朝政、地方,阁老您给朕写了一道劝本,痛陈利弊把朕拦了下来。 
 今天,我大明虽然
新月异,但改革还是不应激进,一切求稳,天下没
比阁老你更适合坐宫文华。 
夏元吉是财政一把好手,他不适合做首辅,若是高炽做首辅,四叔一定会退,朕马上要跟帖木儿开战,四叔不能离开。
解大绅朕就不提了,水平太差。
其他还有谁能补进内阁做首辅呢?
许不忌倒是甚通朕心,但他比朕还激进,他要是做了内阁首辅,朕都怕三五年之后这江山,连朕自己都看不懂了。
 严震直再过两年岁数就要到线退了,也不能选擢,思来想去,阁老再辛苦辛苦吧,给个几年时间等朕为阁老选好接
者。” 
 话让朱允炆说到这个份上,杨士奇彻底没了脾气,感动的站起身,
揖一礼:“臣,必不敢辜负圣恩。” 
 总算是把杨士奇留了下来,朱允炆的心
也是极其复杂,起身扶起杨士奇,郑重道:“卿不负朕,朕不负卿。” 
 安抚住了杨士奇之后,朱允炆便开
询问道。 
“朕打算将解缙调离内阁,加封其为翰林院首席院士,领正一品衔,专司领导《建文大典》、《建文实录》等著编修总裁的工作。
 成立大明繁荣民生生产指导署,原陕甘退耕督办专员的邝奕和来做署理大臣,应天府尹王雨森任署理副大臣兼任应天府尹,两
分别为正二品和从二品衔。 
吏部尚书许不忌升任大学士,仍兼吏部尚书职务,阁老意下如何?”
 为了给杨士奇寻找接班
,大明的政治体系要全面变动,官员的提拔安排也要提上
程。 
大家排队上位,一步步锻炼提拔。
 杨士奇思忖了一阵,点
:“可行,许不忌和王雨森的能力朝堂有目共睹,如此提拔合乎
理。” 
“那便如此定了吧。”
 说做就做,朱允炆当即就喝了一声拟诏,将这几道
事任命定了下来。 
如此一番妥当安排之后,杨士奇也算踏实了下来,告辞离开。
 目送着杨士奇离开,朱允炆摇
叹了
气,还是双喜问了一句。 
“杨阁老致仕辞呈,且允且不允,陛下何故叹气。”
“朕叹的是杨士奇心思太重了。”
 朱允炆甩
苦笑:“他既怕朕,又怕他自己,真是江湖越老胆子越小,早不是当年那个激进大胆,力主办了郑沂反诗案的杨士奇了。” 
 虽然朱允炆把杨士奇留了下来,但随着杨士奇进宫又
宫加上几道任命诏书,大明上层官场的震动还是巨大的。 
 最难受的当然是解缙这位大学子了,他的大学士
衔没了,也不再是大明的内阁阁臣,这对于解缙来说想要接受显然是有点困难的。 
心里不知道骂了杨士奇多少遍。
当初说要辞官的是你,又不是我,怎么闹了一圈下来,你内阁首辅继续当着,我莫名其妙的被扔到翰林院去了?
有这么坑自己兄弟的吗!
说好的江西党一家亲,你这位党魁还能亲手把我给送出了政治核心圈。
就解缙这点觉悟,杨士奇都懒得跟他多解释。
朝堂的波澜变动丝毫没有影响到朱允炆,即使这事涉及到了几名一二品的顶级大员。
 现在的朱允炆,还有更多的事
要处理。 
二月初二,在东长安街的大礼堂,朱允炆出席参加了这第一届大明学生代表大会。
近千名南京学生起身,向着缓缓走往礼台金椅的明联皇帝朱允炆疯狂的拍着手掌。
 如
的掌声,在朱允炆抬手下压的那一刻又瞬间褪去。 
 上千双充满了尊敬和狂热
戴的目光盯着朱允炆,而后者,也并没有急着落座,而是站在台边,静静的看着这上千张年轻的脸庞。 
“今天在这里,没有皇帝朱允炆。”
 朱允炆开
的第一句话先拿掉了自己皇帝的身份,也为这堂大会定了一个基调。 
 “在这里站着的,只是一个三十六岁的而立中年,在
生生命的道路上,我显然比你们多走了许多年,或许比你们的父亲还要大,所以,接下来出自我
中的每一句话,都是一个中年男
、一个从事皇帝工作十几年的中年男
对你们这群孩子的寄语。” 
 面对学生,朱允炆的心
总是相当的轻松愉快,这大概是每一个
骨子里都有的好为
师基因的影响在作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