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昆仑仙山的传说……(1/4)

太子、公主、锦衣候惊现陵丘县衙!

此消息很快便传到府衙,吓坏了府衙一众官员。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以知府为首的几个官员连夜启程,于拂晓时分抵达了陵丘县。

当天上午,县衙贴出安民告示,说将于明上午开仓放粮。

并且,城外东、西、南、北将设定四个点,为灾民提供米粥、馒

同时又张贴了另外一张告示,说之前的赈灾粮之所以没有如数发放,是因为有从中克扣,故而导致百姓受灾受难。

此事太子殿下已经获知,将会亲自出面彻底查,为全县灾民讨个公道云云。

告示一出,全县百姓自然是喜极而泣,奔走相告。

更有不少百姓趁着这个机会跑到县衙击鼓鸣冤,状告苟东喜,以及城里的一些恶霸……

这下子,整个县城可就热闹了。

为了方便百姓告状,太子脆将公堂搬到外面,挑选了城中一处宽敞之地,当着全城百姓的面公审。

对此,两个小公主简直是乐翻了天,不停地夸赞王兄英明神武,夸得太子都有些汗颜……

虽说他有雄心壮志,但毕竟是个初出茅庐的少年郎,这些主意都是顾鸣暗中授意的。

当然,两个小丫的心思太子也是心里有数,无非就是贪图个热闹。

因为此案涉及到的员比较多,不仅仅只是苟东喜,包括县丞在内的几个县衙官员皆有参与,甚至还有府衙的官员。

另外还涉及到城里的十几家商号,以及乡下的一些乡绅、土财……

这要换作正常审讯,恐怕得拖个一年半载。

毕竟,这伙也不傻,大多留有退路。比如,很多事并不亲自出面,而是找手下出面办理。

如此一来,一旦出事也好有个背锅的。

甚至,发现风不对杀之类的狠事也常有,这样就能从根本上掐断线索,来个死无对证。

也就是说,明知对方是幕后主谋,但却拿不到确凿的证据,只能任由其逍遥法外。

这就是典型的钻朝廷律令的空子。

可惜这一次却是个例外。

太子亲眼目睹了灾民的惨状,自然是铁了心要收一波民心,立一个大功,做一件大事让父皇另相相看。

两个小公主上窜下跳,成天怂恿哥哥说把坏全抓起来,一个也不能放过。

顾鸣更不用说……

要什么证据?

陵丘县受苦受难的几万灾民就是证据。

百姓的血泪控诉就是证据!

因此,根本不容那些个想用手下顶包的狡辩,先押进大牢再说。

不承认?

没关系!

要么大刑侍候,要么该怎么判就怎么判,不容置辩。

想钻空子,别说门,窗都没有。

当然,在这过程中,顾鸣还是要把一把关。有他在,只需要问上几句,便能识别出对方是否真的冤枉……

快刀斩麻,仅用了四天,这起侵吞赈灾粮案便告一段落。

以苟东喜为首的几个主犯被判了个斩立决,令全县百姓拍手称快。

其余从犯由府衙,该审的继续审,该杀的杀,该抄家的抄家,该关押的关押。

通过这次的事件,太子也算亲眼见证了民间疾苦,以及地方官府上管理的诸多弊端。

比如捐官这个陋习,表面上朝廷收了一大笔银子,但却因此而埋下了不少的隐患。

这些个捐官的大多都是乡下土财,大字识不了几个,花一大笔银子捐官,一上任,还不得拼了命的捞损失?

对他们来说,做官就跟做生意差不多,有投自然就得有回报。

因此根本不会把民生放在眼里,无视朝廷律令,一味地昧着良心敛财。

比如这个苟东喜,竟连用来救百姓命的赈灾粮都视为发财的机会,要侵吞一点点也就罢了。

关键这家伙心太黑,几乎全部侵吞,然后让那些粮商拿出一些发了霉的糙米应付一下百姓,因此导致了全县至少上千百姓活活饿死。

还有不少百姓不得不背井离乡,甚至是卖儿卖

如果不是恰好经过这里,这些个蛀虫岂不就得逞了?

因此,太子的心里沉甸甸的,因为他不知道天底下到底还有多少像苟东喜这样的蛀虫。

而且,顾鸣也趁着这个机会讲了一下以前郭北县的县令秦守。

同样,那家伙的官也是捐来的……

启程的时候,太子的心依然有些沉重。

虽说收获了美名,也立了一个大功,但他依然高兴不起来。

于是,趁着路上休息的时候找到顾鸣,一脸凝重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