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这之后将会发生的事(10):十神授业!(1/2)

华国古代十大名厨,分别是伊尹、易牙、太和公、膳祖、梵正、刘娘子、董小宛、宋五嫂、萧美、王小余。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郝贤虽然说不清他们的厨艺谁高谁低,但有一点是很明确的——肯定都比他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能够跟着这一位位祖师爷、祖师学习厨艺,已经是厨道大宗师的郝贤都不免感觉有些与有荣焉。

这些可都是中华厨道的奠基、开道者!

王小余轻轻挥手,周围的景象便瞬间变幻,不再是他记忆中的厨园,而是到了伙房里。

他开始做菜。

“浓者先之,清者后之,正者主之,奇者杂之;胝其舌倦,辛以震之,待其胃盈,取以隘之……”

郝贤瞪大了眼睛,连眨一下眼睛都不敢,生怕漏掉了什么细节。

王小余显然不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在选料、掌火和调味方面只是略有小成,他稍稍一出手,就让郝贤惊为天

郝贤就这样不知疲倦地跟着王小余学习了五十年,终于,王小余停下了手中的锅铲,微笑着对他说:

“我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教你的了。”

郝贤愣了愣,立刻躬身拜谢:“多谢老师!”

下一个瞬间,天旋地转,随园迅速远去,郝贤来到了一间声鼎沸的茶食店。

“给我来一笼馒!”

“我点的糕点怎么还没好?”

“小二,倒茶!”

郝贤避让开一名体格健壮、面貌忠厚的伙计,随即看到一名气质绝佳的中年美向着自己走来。

联想到周围的环境,郝贤立刻明白,眼前之便是华国古代十大名厨之一——萧美

萧美是清代的点心大师,在白案一道上登峰造极的奇子,袁枚在《随园食单》中称其制作的点心“小巧可,洁白如雪”。

“你既然能来到这里,说明已经得到了王兄弟的认可,我也不和你多说废话,你直接上手活,招待客吧。”萧美淡雅一笑,用手指点了点热闹的大堂。

郝贤点了点,当即就转身去为刚进店里的客点单。

厨师的工作就是做出让觉得好吃的食物,而决定食物是否好吃的,始终都是客

食材、火候、调料这些固然重要,但直面客,了解客们到底想要品尝到什么样的味道,这才是是否能满足客的关键。

在后世,米其林三星的评判标准之一,便是饭店能不能根据每个客味进行针对的调整,使得同一道菜在不同客的舌尖都绽放出最能满足起味蕾的美味!

于是,郝贤每天白里客流量大时,就跟着萧美那忠厚健壮的夫君学习怎么待客,怎么通过各种细节观察出客的好恶,而在闭店后和开店前,向萧美学习制作点心的要诀。

又是四十五年过去了,在萧美和她夫君满意的目送下,郝贤拜别二,前往了下一个场景。

华国十大名厨之一宋五嫂生于南宋年间,是脍鱼一道的始祖,其鱼羹鲜美异常,连宋高宗赵构都赞不绝,故而享誉天下。

郝贤跟在她身边学习了四十年鱼菜,对于如何做好一条美味的鱼有了醍醐灌顶般的进步,想到自己原先那所谓完美的百川海全鱼饺,郝贤甚至感觉有些羞赧,根本不好意思拿出来给宋老师尝。

在这之后,郝贤来到了第四位老师面前。

之前的三位十大名厨郝贤虽然都很敬重,但看到他们时并没有感觉到紧张,有的只是心甚向往之。

但接下来这位,却让郝贤心跳都忍不住加快了一些,整个都显得局促不安。

因为,她除了是华国古代十大名厨,还是秦淮八艳之一——董小宛。

董小宛身世悲惨,因家道中落流落青楼,但她洁身自好,李太白之诗,又烧得一手好菜,艳名远播,千金难见。

后来与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襄投意合,嫁作妾室,两度过了一段幸福的时光。

可惜好景不长。

关。

大明亡了。

董小宛极有民族气节,面对满清南下,不甘沦落,和夫君两逃离清廷统治,在颠沛流离中同甘共苦,最后染病去世。

在她离世后,她的夫君始终记得她对待清廷的坚定态度,至死也没有降清。

反观明末的许多士大夫,尚不如一位青楼子懂得国之志……

也难怪郝贤紧张,他毕竟连个朋友都没有,一下子要面对古代最有名的名之一,都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话好了。

但是,董小宛恬然的话语,立刻让郝贤平静了下来。

“其实我能教你的东西不多,烹调的技术什么的,说来说去也就那样。我觉得真正能决定最后是否足够美味的,不仅仅是技术,还有你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