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小有成就凝聚声望(1/2)

林小北存款的剧增,还没有具体影响到他的生活。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随着美食街基础建设的益完善,中央街道这一面的两排铺面已经基本完成了。

移动房,本身就是有着基础的装修,有着店铺的初步雏形,驻的商家,只要根据自己所经营的品种,做上招牌,再将设备合理布局就行了。

铺面门留出来的位置都很宽,每户都可以在门的划线内整齐摆放一些自己的堂食小桌子小凳子。

本来这一块,林小北也想着统一做,不过后来考虑到每家的风格都不太一样,如果做成统一的桌椅,就显得太过于制式化。

就让他们自己去准备这一块,有各自的特点,也有利于邻里店铺之间的区别。

如果七里沙全部都搞好,到时候把商户都捧成大爷了,也不是个事。

每当有新的商铺驻,林小北都会带着几个去捧场。

开火试营业的第一天,聚一下气,有个好兆

这样的店铺很多都是单作,也有夫妻店,姐妹店,兄弟店,两个的配合,最多两个工成本。

有时候做小生意,工成本都是没有考虑在内的因素。

能够保证开的店勉强赚到两个的工资,那就是第一步的胜利。

不考虑工,由于前期免店租的,那七七八八加起来,每个月运营成本就不多了。

开店都是不容易的,所以林小北统一免了前半年的租金,后续视况,有可能会继续减免。

之前考虑的后期收回来自己做,现在已经放弃了这个打算。

不地道不说,到时候恐怕也是弄得怨声载道,违背了初衷。

美食街,不是为了赚这个租金才搞起来的,而是为了整个长岸村,以及七里沙民宿的本地旅游气。

美食街搞了两百个铺位,你要收太多租金,谁还会来?

毕竟按照预估的况,开始的一段时间,很有可能会是一段发展期。

如果营销活动没跟上,从至尾无问津都极有可能。

林小北当然不希望这样的况发生,气都是争取来的,关注度同样也是如此,逐渐增多,相传,当这里成为一个热门好玩的地方,在县城、周边乡镇都有了知名度,成为大家非来不可的打卡之地,那么这个美食街的初衷就能够达成了。

而且长安村本地做小吃的也没那么多,所以这次的招商,当然也辐到长坑村了。

长岸、长坑,原本两村的小吃就各有特色,如果不能统一整合起来,那也确实是一个遗憾。

但两家终究还是存在着历史的矛盾,所以林小北一开始也是进行试探的招商,然后有了一两家胆大的过来询问,接着勇敢登记驻。

他主要还是担心本村村民的不满。

但前有长坑村村民赵海生进出长岸如之境,现在又有长坑村商铺的驻,那么这历史的矛盾恐怕已经处于松动的状态。

也许只要有个什么契机,化解两村之间的矛盾也不是不可能的。

第一家,就是长岸闽南糊。

林小北和小馒一到场,他就直接问老板娘:“黄姐,你这怕不怕秘方泄露啊,如果不怕我就拍摄啦。”

小老板黄姐,乐呵呵的,正在大力地搅拌着大锅里的半成品,热气腾腾的。

“拍吧拍吧,名声做出去,才有客来。”

从原材料到成品,闽南糊要经过很多道的工序。

而且选材很关键,在跟这位掌锅中年师傅的谈中,林小北也得到了详细地介绍。

最主要的原料,就是地瓜了,本地叫做番薯的地瓜。

在所有的调配料在大锅里翻腾炒熟之后,再倒进按比例调配的地瓜汤,然后锅里就会变成糊状,不断地翻炒拨拉之后,晶莹剔透的闽南糊都差不多完成了。

而那些配料也非常关键,鱿鱼丁,芹菜,三层丁,笋或者茭白、香菇、时蔬、等等,夹杂着各种食物香味。

咬在嘴里,无与伦比啊。

还有最后一道程序,就是出锅之前,均匀地洒上油炸花生,就可以出锅了。

“黄姐,给我一碗没加花生米的!”

林小北不喜欢吃加了花生米的闽南糊,这时候就得先来一碗。

“好的。”

装好了端过来,这时候也顾不上什么形象了,赶海小渔民本来就没什么形象,林小北端着碗,站着就吃起来。

夹了一块,展示在镜前,给大家放毒。

黄姐又介绍着,说这闽南糊还有另外一种极为重要的吃法,就是放凉了之后,切成片状,下锅油煎。

香煎闽南糊!

以后到了长岸村,如果不吃到这道小吃的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