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苏联的傻儿子(1/3)
商务车一路开进了紧挨着亚速海的一座大型疗养院。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虽然时值三月,但这座疗养院里的游客依旧不少,停车位上挤满了各种大大小小的轿车。
兄弟俩婉拒了先找地方休息一下的邀请,跟着接待员直接走进了位于了疗养院最里侧的一间仓库。
这仓库里堆着不少废旧家具和淘汰下来的各种医疗器具,而且看那上面厚厚的灰尘显然放了有段时间了,只不过他们赶到的时候,那十来个慢悠悠的搬运工还没完成杂物的清理工作。
“抱歉,这里已经很久没清理过了,要不要去前面喝杯咖啡?”负责接待的中年歉意的用俄语说道。
这乌克兰的工作效率实在算不上多高,买家都到眼前了还这么慢悠悠的,如果他们兄弟俩再去找地方喝咖啡,估计想看到舰炮要等一周之后了。
“不用,我们等在这里就好。”
大伊万摇拒绝,随后掏出一张百元美钞,“朋友们,半个小时清理
净怎么样?只要你们能做到,100美元,请你们喝一杯。”
“如果你食言的话,等下我们就把这些垃圾再搬进来。”一个身材壮硕的工痞里痞气的说道。
“没问题!”
大伊万话音未落,这群散漫的搬运工顿时加快了速度,就连原本需要两个抬的桌子也是扛起来就往外跑。毕竟,100美元对他们来说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伊万,乌克兰语和俄语有多大区别?”
石泉见不管是工还是那位
接待都是用俄语
流,让他一时间竟以为这两种语言没多大区别呢。
“区别不算太大,但是很难直接流。说乌克兰语的也许勉强听懂俄语,但只会俄语的想听懂乌克兰语却很麻烦。”
大伊万顿了顿继续说道,“乌克兰东部以及和俄罗斯接壤的部分区域会俄语的至少占了一大半,只有在靠近白俄、波兰以及中央区域,乌克兰语才是主流。”
似乎怕这么解释石泉还是听不明白,大伊万稍微带着点儿个绪的用汉语补充道,“苏联时代俄语才是主流,乌克兰语在当时只有乡下的农夫才用,要不是那位乌克兰诗
谢甫琴科,恐怕这个语种早就已经消失了。
而且在乌克兰东部,大概有三分之一的至今仍旧认为俄语才是官方语言,最显著的例子就是克里米亚,前些年他们举行公投加
俄联邦,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一直在使用俄语。”
石泉哑然,大伊万这话虽然有失偏颇,但其实并不算错。一个国家统一的最低标准是什么?至少百姓说的得是同一种语言,用的也是同一种文字。反观克里米亚,那地方压根就不怎么用乌克兰语,朝俄罗斯投怀送抱还不是早晚的事儿?
感官上,石泉对乌克兰没什么偏见,最多也只是调侃两句,甚至因为华夏从这个国家捞了不少好处,他的内心对乌克兰还是多少有一些好感的。
但大伊万则完全相反,他就像大部分的俄罗斯一样,对乌克兰
敌视中又带着高高在上的鄙视,可如果有可能,他们又很乐意接受乌克兰的一切。
反观乌克兰的态度同样矛盾,他们戒备俄罗斯,但每年偷渡俄罗斯的却一点儿不见少。当然,偷渡去北美的同样很多。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石泉觉得这俩就是在相相杀,没多大的仇,但也很难握手言和——除非美国解体。
兄弟俩用汉语聊着两国的历史纠葛,仓库里的各种杂物也渐渐被工们清空。
在付出100美元的小费之后,这些工又从石泉手里讹了大半包软中华这才欢天喜地的离开了仓库,甚至就连那位
招待都识趣的暂时退到了大门之外。
挑高至少五米的空旷空间里,只有中间那座一米多高的金属平台依旧覆盖着厚实的帆布。
兄弟俩不约而同的翻出各自的工具钳割断了固定帆布的缆绳。在合力扯掉厚厚的一层帆布之后,一座保存完好的ak176舰炮便露出了全貌。
这舰炮唯一的主炮,那支76毫米径的炮管上仍旧穿着海蓝色的炮衣。舰炮四周甚至还堆了一圈装在编织袋里的生石灰用来防
。
大伊万跳上圆形金属平台,一把扯下炮衣露出了昂扬的炮管,随后依次拉开舰炮装甲上的五扇舱门。
这舰炮里面的空间极为狭小,左右和后面各有一个炮手位,这三个位置分别负责调整击高度、水平方向以及控制开火。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来,这座仍旧保存着手动开火功能的舰炮应该是比较早期的型号。
在这三个炮手席舱门的中间,那额外的两道舱门里是留给排除软硬件故障的工程师们的。大伊万重点在这两个舱门里检查了一遍,随后又跑到控制炮管高低角度的炮手席摇动方向机把炮管降下来。
死掉封住炮的油纸,兄弟俩举着手电筒检查过炮
里的
况之后,大伊万这才满意的说道,“这座舰炮保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