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大典(1/2)
之后十几,刘琦几乎忙的脚不沾地,整
持大典,根本没空考虑别的事
。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虽说一位皇子兼领兵重臣兼地方大员正式自立封国比不了皇帝登基,可他仍然低估了整个典礼的麻烦程度,按照自己最初的设想十几
根本完不成,只能在不引
注目的地方降低标准。其中已经事先向李珙禀报过的还要请罪。
‘幸好我有后世记忆,根据观看各种大型活动的经验,只要有数千神
十足、衣着鲜亮的士卒整齐肃穆地站在旁边,就会给
庄严之感,不会显得太过简陋。’他只能这样安慰自己。
至于整个流程,刘琦与王府诸位属官、军中通礼仪的将领幕僚反复商量,最终拿出一个糅合了魏晋之时禅位大典、大唐册封皇太子、亲王典礼的礼仪。
对于最终拿出的流程刘琦并不是十分满意,可众短时间内也想不出更好得了。当时王府长史还抱怨了一句:“若王傅在此,必定能想出更加顺畅的礼仪来。只可惜他年纪已长,当初未随殿下来到安西。”
李碧筱同样也非常忙碌。不说刘琦事先已经半开玩笑的请过她帮忙了,就算没请过,她岂能看着郎君忙碌之极而自己整无事?这十几
除了陪着李珙,剩下的时间全用在了筹备大典上。这短短时
,她就瘦了十几斤。
好在预定的子很快到来,他们夫妻的筹备终于结束。
时间转眼到了七月初十。前一,举行大典的高台已经搭建起来,铺上红毯,车驾也都重新涂漆,显得十分鲜亮。
当出前一刻,亲王府长史、司马等属官纷纷穿戴整齐站在高台北侧,垂手侍立;康居等番国使者站在高台南侧。
另有挑细选出来的三千士卒站在他们身后与高台东西两侧。这些士卒身上都穿着全新的军服,外穿轻便铠甲,右手提着长矛,腰间还挎着一柄刀,神
肃穆的站在原地。受这些士卒影响,众
不由自主地变的严肃许多。
待众站稳后,响起鼓乐声。听到声响,由刘琦临时兼任的王傅勉强睁开眼睛,又用冷水洗了把脸,来到丰王面前,开始将他从距离高台较为遥远的地方引领过去,众侍卫护送。
李珙身上也穿着极其隆重的礼服,走到高台前时顿了一顿,撇下众侍卫走上去,面朝东站立。军中一位年高德劭的文官此时站在高台东面,左右各有一,分别手捧册、玺绶。
待李珙站立妥当,文官与左右之跪下,又从左手边拿起册,大声读起来:“昏明迭用,否泰相济,天命未改,历数有归……”
大家好,我们公众.号每天都会发现金、点币红包,只要关注就可以领取。年末最后一次福利,请大家抓住机会。公众号[书友大本营]
“珙受命!”待这读完后,李珙也跪下向东三拜九叩,大声说道。
文官站起来,将册送到李珙身边,李珙接过,又向东拜了一拜。
“有制!”文官再次大喊一句,从右手边拿起玺绶,第二次递给李珙。李珙接过后将玺绶与册一起给刘琦,然后再次下拜。刘琦也跪下。
“有制!”文官又喊道,李珙与刘琦同时下拜;与此同时,所有旁观的文武官员纷纷跪下,冲东面叩拜。
众番国使者顿时不知所措起来。他们代表的是诸番国国君,而诸范国国君从理论上来说与李珙平级。但理论是理论,今有使者到场的番国实际上将会成为安西属国的藩属国,从这个道理来说,他们应该下跪。可来之前国君对这种
况也没任何吩咐,他们又担心回去后被国君责怪,是以犹豫。
他们犹豫的当,众官员已经叩拜完毕,那文官又大声喊了一句:“礼毕!”众
已经纷纷起身。见此
形,他们也不再纠结,在心里想着:‘不跪就不跪了,反正不是我一
没跪,即使丰王心中不满也不会只针对一国。’
这样一想,他们放松下来,就准备散去;按照过去的经验,听到‘礼毕’这两个字后整个仪式就结束了。
可今出乎预料,安西官员与众士卒却纹丝不动;适才高台上的文官与他左右的两
从两侧走下来,李珙和刘琦仍在上面。李珙换了方向,面朝南跪着,刘琦拿出一卷黄册,又朗读起来。
这一步是立宗庙与社稷的。宗庙是祭祀先的,社稷则是社坛和稷坛,社坛用来祭祀土地神,稷坛用来祭祀五谷神。按照传统观念,谁掌握土地和粮食,谁就掌握一个国家,所以社稷与宗庙合在一起就是国家的象征。
任何建立一个近乎独立的政权,不管侯国也好、公国也好、王国乃至于帝国也好,都会立刻建立宗庙社稷;若要灭亡一国,则打进其国都城后一定会毁掉宗庙社稷。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比之前那一串册封礼仪更重要。
只是李珙自立的地方在康国,他必定不可能将都城设在这里,所以也无法立刻建起,只能由刘琦宣读一遍文书,告诉祖宗与二神自己因为局势所迫不能立刻建立宗庙社稷,请他们宽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